《三国志·魏书·刘劭传》原文及译文

《三国志·魏书·刘劭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魏书
原文: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 。建安中,为计吏,诣许 。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 。”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 。劭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 。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 。”彧善其言 。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 。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 。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 。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 。明 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 。徵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 。迁散骑常侍 。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 。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 。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重劳民也 。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 。”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 。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 。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 。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 。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 。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 。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 。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 。”帝从之 。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
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 。劭上疏曰:“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是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 。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鉴,明诏外发 。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 。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 。”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 。会明帝崩,不施行 。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 。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 。卒,追赠光禄勋 。子琳嗣 。(选自《三国志?魏书?刘劭传》,有删节)
译文: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 。建安时以谋士身份来到许都 。太史向献帝报告说: “今年正月初一将有日蚀 。”刘劭正在尚书令荀彧的住所,当时在座的有几十人 。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家议论开了,有的说应停止岁首的朝庙祭祀,有的说应废除各地官员进京的朝会 。刘劭说:“梓慎、裨灶都是古代优秀的太史,精通历法,善观天象 。但他们在占卜吉凶时,也犯过不能准确推测天时的错误 。《礼记》说:诸侯按顺序朝见天子,到了宫门却无法举行完朝见的仪式,这只能有四个原因,日蚀列其一 。既然这样,那么圣人传下来的制度,不因为变异而预先废止朝礼的原因是:或者#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灾祸消除、转移,或者推测有误 。”荀彧觉得此言有理,于是下令朝会照常举行 。当天也没有发生日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