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刘劭传》原文及译文( 二 )


经御史大夫郗虑推荐,刘劭任太子舍人,后又调任掌管图书经籍的秘书郎 。黄初年间,他先后在曹丕左右担任尚书郎和散骑侍郎,以辅助政务和规谏过失 。他曾受命汇集五经群书,分门别类,编纂成《皇览》 。明帝曹睿即位后,他又出任际留太守,因治理有序,教化有方,而为百姓称颂 。后又被授予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制定法令条规,编写《新律》十八篇,撰写了《律略论》 。被提升为散骑常侍 。当时传闻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授的燕王称号,谋臣们纷纷提议派兵去讨伐他 。刘劭则认为:“当初袁尚袁熙弟兄俩归降公孙渊的父亲公孙康被其斩首,公孙康把首级送给朝廷,这事表明了公孙渊祖上对朝廷的忠心,再说现在听说的这件事是否确凿,还有待调查 。古时圣贤求取处女之地,只修德政而不事征伐,是怕给老百姓增加负担 。因此对公孙渊理应表示宽大为怀,让他有所自新 。”后来,公孙渊果然斩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臣张弥等,并把他们的首级送给了朝廷 。刘劭因写有一篇《赵都赋》,颇受曹睿赏识,又听令写了《许都赋》、《洛都赋》 。当时魏国对外频兴军事,对内大兴土木,刘劭为此写了两篇赋,文内都含有对君主委婉曲折的劝谏 。
【《三国志·魏书·刘劭传》原文及译文】明帝曹睿时,吴国的兵马围攻合肥,当时魏军将士都在分批休假,征东将军满宠请求中军调拨援军,并急召休假将士,以集中兵力抗击敌军 。刘劭在议论军情时认为:“敌人刚刚攻到,用心专一,士气旺盛,满宠带着少数兵将在阵地上御敌,倘若此时出击,不一定能打胜仗 。满宠只要边坚守边等待援军,就不会有什么损失 。我看可以派五千步兵、三千精骑,大张旗鼓,虚张声势 。等到了合肥,便拉大行军队伍的距离,增添旗帜和战鼓,以张声势,等把敌人引出,就断其归路,绝其粮道 。敌军听说魏国大军已切断了自己的后路,定会惊慌而逃,这样,敌军自然不战而败 。”曹睿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魏军逼近合肥,吴军果然退兵回去了 。
明帝景初年间(237~239),曹睿诏令刘劭负责制定考察官吏功过善恶的标准——《都官考课》 。刘劭完成任务以后上疏说:“考核百官,是国家政治的大事,但是历朝历代都未能实施,大都因为典章制度缺而未补,因此无法正确、明晰地分辨官员的好坏和才能的高低 。现在陛下以圣贤的宏图大略,哀怜国家纲常的弛颓,诏令于外 。臣下承蒙皇恩,得以进行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制定了《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著有一篇《说略》 。臣下才疏学浅,实不足以弘扬您的旨意,编写制定好这篇典章制度!”刘劭还认为应制定礼乐制度,以移风易俗 。于是写了《乐论》十四篇,写完了还没来得及上呈,明帝就驾崩了,于是这事便没有施行 。齐王曹芳时,刘劭执讲经学,赐爵关内侯 。共撰写《法论》、《人物志》等著作百余篇 。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勋 。儿子刘琳继承了爵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