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原文及译文

《掩耳盗铃》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自知寓言故事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 。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
注释
【《掩耳盗铃》原文及译文】(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
(3)则:但是
(4)负:用背驮东西 。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
(7)遽(jù):立刻 。
(8)悖(bèi):荒谬 。(8)恶(e):害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