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朴村墓志铭》原文及译文( 二 )
康熙52年,上面下诏寻访隐居而有才能的人 。当时华亭的王司空奉命修订《尚书》,上奏折让张朴村做参校;书已经修订完成,但张朴村久留在别处超过了时间,大家开始怀疑他 。我私下责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呀?只是自己私下想,遇到了圣明之君,我要将平生的志向一一准备在奏折上,在进见时以便能够让我有话说 。”出了京师之后,适逢仪封公督查粮仓,让他主管潞河书院;又过了一年,才回到家乡 。现在皇帝刚刚即位,下诏举荐孝廉之时,江苏布政使鄂公将张朴村举荐为第一名,张朴村年老行动不便,两次写信推辞 。长江以南,于是就没有再被举荐的了 。张朴村的思想言行谨严合礼,母亲去世,除去丧服之后,子孙们请求他稍稍吃些肉汤,张朴村坚决不肯,这一年他已经六十岁 。临终前,所说的话决不涉及私事,只是慨叹然道:“我此生只是缺少了君臣之间的节义,这是命啊!”
墓志铭写道:敛其容,志则强 。居虽蔽,闻既彰 。身寿耇,嗣衍昌,归幽墟,宜乐康 。(意译:内敛严谨,志向刚毅 。身居蓬荜,名声显赫 。一生长寿,子孙繁盛,归于丘墟,理应极乐 。)
注释:①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②朴学、雍庠:这里泛指有知识的人 。③谳(yān):奏折递上去后等候裁决 。④咍(hāi):讥笑 。⑤侘傺(chà chì):失意的样子 。⑥箚(zhā)子:古时官用上奏的一种文书 。⑦禫(dàn):古时除丧服时的礼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