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译文(一)( 二 )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译文(一)】【原】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 。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 。”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
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 。洵将终,以兄太白早亡,子孙未立,妹嫁杜氏,卒未葬,属轼 。轼既除丧,即葬姑 。后官可荫,推与太白曾孙彭 。
【译】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 。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管理制诰之事 。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 。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 。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 。”英宗说:“姑且给他修注一职如何?”韩琦说:“记注和知制诰地位相近,不可马上授予 。不如在馆阁中较靠上的贴职授予他,而且请召来考试 。”英宗说:“考试不知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 。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用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
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 。苏洵将死,因哥哥太白早死,子孙没有成人,妹妹嫁给杜氏,死了还未下葬,嘱咐苏轼 。苏轼服丧期满后,就马上安葬了姑母 。后来大官可以让子孙得荫,就推让给了苏太白的曾孙苏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