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原文注释及赏析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原文注释及赏析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
可怜①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②,但长风浩浩③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④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
虾蟆故⑤堪⑥浴水,问云何⑦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注释】①“可怜”,可爱 。②“汗漫”,空阔无边;③“浩浩”,广大的样子;④“姮娥”,嫦娥 。⑤“故”,本来;⑥堪,能够;⑦“云何”,为什么?
【赏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词不可胜数,但真正脍炙人口能千古流传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就是 。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成为千古绝唱 。
题前小序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词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特、构思新颖的送月词 。
送月,怎么送法呢?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 。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间,像伟大诗人屈原那样,插上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像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 。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寒宫 。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 。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 。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月亮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