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300字摘抄
1、照片则是给我们另一种兴奋 , 虎着脸的神气最像你 。大概照相机离得太近了 , 孩于看见那怪东西对准着他 , 不免有些惊恐 , 有些提防 。可惜带笑的两张都模糊了(神态也最不像你) , 下回拍动作 , 光圈要放大到F. 2 或F. 3.5 , 时间用1/100 或1/150 秒 。若用闪光(即flash)则用F. 11 , 时间1/100或1/150 秒 。望着你弹琴的一张最好玩 , 最美;应当把你们俩作为恃写放大 , 左手的空白完全不要;放大要五或六英寸才看得清 , 因原片实在太小了 。另外一张不知坐的是椅子是车子?地下一张装中国画(谁的?)的玻璃框 , 我们猜来猜去猜不出是怎么回事 , 望说明!
2、你新西兰信中提到horizontal[横(水平式)的]与vertical(纵(垂直式)的]两个字 , 不知是不是近来西方知识界流行的用语?还是你自己创造的?据我的理解 , 你说的水平的(或平面的 , 水平式的) , 是指从平等地位出发 , 不像垂直的是自上而下的;换言之 , “水平的”是取的渗透的方式 , 不知不觉流入人的心坎里;垂直的是带强制性质的灌输方式 , 硬要人家接受 。以客观的效果来说 , 前者是潜移默化 , 后者是被动的(或是被迫的)接受 。不知我这个解释对不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假如取的渗透方式 , 它的力量就大而持久 。个人对待新事物或外来的文化艺术采取“化”的态度 , 才可以达到融会贯通 , 彼为我用的境界 , 而不至于生搬硬套 , 削足适履 。受也罢 , 与也罢 , 从化字出发(我消化人家的 , 让人家消化我的) , 方始有真正的新文化 。“化”不是没有斗争 , 不过井非表面化的短时期的猛烈的斗争 , 而是潜在的长期的比较缓和的斗争 。谁能说“化”不包括“批判的接受”呢?
3、孤独的感觉 , 彼此差不多 , 只是程度不同 , 次数多少有异而已 。我们并未离乡别并 , 生活也稳定 , 比绝大多数人都过得好;无奈人总是思想大多 , 不免常受空虚感的侵 袭 。唯一的安慰是骨肉之间推心置腹 , 所以不论你来信多么稀少 , 我总尽量多给你写信 , 但愿能消解一些你的苦闷与寂寞 。只是心愿是一件事 , 写信的心情是另一件事:往往极想提笔而精神不平静 , 提不起笔来;或是勉强写了 , 写得十分枯燥 , 好像说话的声音口吻僵得很 , 自己听了也不痛快 。
推荐阅读
- 钱学森读后感300字
- 牛顿读后感300字
- 那树读后感300字
- 母鸡读后感300字
- 名人传记读后感300字
- 美文读后感300字
- 名人故事读后感300字
- 蜡烛读后感300字
- 绿色蝈蝈读后感300字
- 芦花荡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