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课感言( 三 )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 。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 。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


篇四: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 。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 。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 。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 。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 。"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 。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 。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


篇五:

稻田赵庙初中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近日,该校利用综合实践课,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劳动快乐,在各班实践基地内进行作物种植的劳动,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积极参与,学生们兴趣盎然,即学到了的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