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五 )


为孩子付出,每一个家长,很多老师,都做得到,都在努力 。但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怎样为孩子付出,可能对每个家长而言都是个问题 。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对待,给他们放点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让他们相对自由地成长,又有几个家长做得到?我们绝大多数的家长把孩子成长的路径设计好了,把孩子的理想、希望也布置得好好的,我们凭着家长身份的优势,指导着、强迫着甚至压迫着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在现实的压力下,让孩子艰苦痛苦地、被动地一步步向前走着,当然也进步着、成功着,但在进步、成功时,却已经失去了好多好多 。很多失去的,都是那个成长阶段最弥足珍贵的 。我们往往会程式化地认为孩子很小,不可能听不懂比较难的话 。然而,小豆豆的经历告诉我们,不管孩子看上去有多么小,对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是绝对能都听得懂并且记住的 。这一点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启示:那就是要信任孩子,真正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进而引导其发展 。
爱、成长、尊重、学习,在巴学园里,总是处理得那么和谐,成功和快乐一点都不矛盾,个性、自我、团队,一样都不少 。
谢谢巴学园,给了我一个乌托邦的梦想;谢谢小豆豆,给了我最天真、最纯真的感受;谢谢小林先生,给了我陪孩子成长时的一种最好模范 。
【窗边的小豆豆|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窗边的小豆豆》,好书一本 。因为,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日本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 。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适合小学生阅读,更适合小学生的家长和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阅读 。
在日本,窗边族,指的是那些被人们冷落了的孩子 。他们不是有生理缺陷,就是有心理上的或者性格上的缺陷 。在我们看来,像豆豆这样的女孩子,根本没有什么缺陷,就因为她太好奇、太好动、太富于幻想罢了 。可是,她却被开除了,原因是她给老师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对其他学生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为这个豆豆,老师的课常常上不下去 。
后来妈妈把豆豆转到了另一个学校,这个学校叫巴学园 。这个学校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既能满足孩子们好动的性格,又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几乎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情发生 。那个校长要家长们把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带来,实际上这是指给孩子带的饭 。当然,他们的校歌就是校长创作的,校歌是:嚼,嚼,嚼哟!吃的东西,要细嚼慢咽哟!要细嚼慢咽哟!这个学校最大的好处就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就连上课,也和别的学校不一样,老师把所有的课都写在黑板上,你愿意做语文就做语文,愿意学数学就学数学,想做实验就做实验 。小林校长还独出心裁,自创了一套旋律教育的教学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