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十月初一|阴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的传说( 二 )


【阴历十月初一|阴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的传说】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 。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 。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 。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 。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寒衣节的传说《洛阳市志》第十七卷载:农历十月一俗称鬼节又称寒衣节 。一年四季,往复循环,农历十月,秋去冬来 。十月初一,冷空气来袭,人们在裹上厚棉袄的同时,想起死去的亲人也该添加衣裳了,于是买来五色纸糊制成寒衣,焚烧后送往阴曹地府,供那里的鬼魂御寒,名曰十月一,烧寒衣在洛阳,此话得强调一个儿话音,叫十月一儿,烧寒衣儿 。给死人送衣服这个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面向全国招聘务工人员(工资是不够糊口的,生路是基本没有的),修筑万里长城 。所有青年男子,只要有胳膊有腿儿,一律免试上岗 。实在不愿上岗者,可选择自杀或被杀罢工 。孟姜女的老公范杞梁年轻力壮,不幸也被抽中壮丁 。当时,两人才成婚不久,正是如胶似漆的好光景,闻此噩耗,如雷轰顶 。奈何王命难违,夫妻俩只得抱头痛哭一场,依依分别 。范杞梁被征调走后,孟姜女的公婆思儿心切,积郁成疾,双双亡故 。撇下孟姜女一人,孤苦伶仃,举目无亲,于是决定去找丈夫 。她不知道范杞梁具体在何处,只知道他在北方修长城,便抱上为他缝制的一套棉衣,一路向北走 。这样连走了几个月,干粮吃完了,盘缠也花完了,孟姜女沿街乞讨,终于在农历十月初一来到了长城脚下 。可是眼前除了新修的长城,就是荒草中堆积的累累白骨,哪有半个人影?此情此景,令孟姜女心灰意冷 。她明白,自己的丈夫十有八九已经死了,于是瘫坐在地,对着长城大哭起来 。那哭声感天动地,竟把长城震塌了一大段 。塌下来的城墙中,赫然有成堆的白骨 。孟姜女认定,丈夫的尸首肯定就在这些白骨之中,便把给丈夫做的那套棉衣摆在地上,想焚烧了祭奠亡夫 。正待点火,忽又想起地下那么多的冤魂,若要把丈夫的棉衣抢走就麻烦了 。于是,她抓了一把灰土,在棉衣周围撒了个圆圈,以警告那些孤魂野鬼:这是俺老公的领地,你们且莫来抢 。圈好领地,孟姜女点着棉衣,边哭边祷告:老公呀,你死得好惨!天冷了,你把这身儿衣裳换上吧!她的泪已经流干了,眼里流出的是血 。这血滴在别的白骨上一滑而过,落到离她最近、最完整的一具白骨上,却像是不愿意走了,径直渗入骨中 。孟姜女心想,这肯定是俺夫君的遗骨,于是就将它与灰烬一起掩埋,之后抚坟痛哭,晕厥在地,终与其夫死在了一起 。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传到民间,百姓深受感动 。此后每到十月初一这天,众人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祭奠亡夫 。此风日盛,逐渐形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 。据不完全可靠消息,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 。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 。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 。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 。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 。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 。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 。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 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 。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 。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 。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 。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 。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 。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那根亲情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