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心得|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 二 )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充分利用多种地图、图表、历史年表、文物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要适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社会、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总的感受,新“课标”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科学简明、清晰客观的特点 。它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它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它值得我们细心领会,精心贯彻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 今年开始实施新课标了,新课标与老课标相比,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细读之下,颇有心得,现在浅谈一下自己对新课标的体会 。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和内涵 新课标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要求,包含了扎实的基本知识的训练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能片面强调突出其中的某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还要求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和学习方法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 。要求教育者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二、正确认识和领会历史教材的几点新变化 1、新教材注重减轻学生负担,删减了旧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减少了练习 。这就为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2、新教材设计了较多动脑筋的问题:活动与探究,知识卡片等,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潜力,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觉,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4、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培养,增加了历史文化积淀 。三、教学过程应以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知识中心”到“能力中心”,是传统教学转向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这就需要教学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其形成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探索无限的知识 。教学中,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分组讨论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相结合,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 。2、教师精心设问置疑,为学生创设思维情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亚里土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科学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 。3、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表扬 。课堂上老师不经意的鼓励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利用学科特点,传授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能 因为历史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有的同学记知识点丢三落四,有的同学需要一遍一遍反复记忆才有印象,往往不久又忘得差不多了,从而失去了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兴趣 。对此,要求教学者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记忆 。这里不妨试举两例: 1、采用谐音和形象联想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人为联想,使无意义且难记忆的学习材料在头脑中生动奇特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故事,提高学习效果 。因为人们都有好奇心,对新奇事物记得牢 。比如记历史朝代: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通过形象联想,可把这些内容想象成:原始人在夏天受了伤(商),喝了碗稀粥(西周) 。穿了件春秋,战果(战国)归了秦始皇 。秦始皇累出两滴汗(两汉),三个国家(三国)送来两条毛巾(两晋),南北来朝拜(南北朝),敬送水(隋)和糖(唐),秦始皇送(宋)给他们金元(元)宝,帐目搞得明白(明)清楚(清) 。又如,战国七雄,可与各国的地理方位相结合,记忆为“齐楚秦燕韩赵魏,东西南北到中间” 。2、编歌谣记忆 歌谣朗朗上口,易诵易记 。如记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儒家孔孟荀(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庄子(老子、庄子),兵家两孙子(孙武、孙膑),墨家一墨子(墨子),法家韩非子(韩非) 。再如巧记工农红军长征的历程: 湘江乌江到遵义,四渡赤水抛追敌 。金沙彝区大渡河,雪山草地到吴起 。针对新课标,教师要精心研读,深刻体会,准确把握,并灵活运用,使历史学科的教学“寓教于乐”,充满探究性、故事性、趣味性,使学生愿学,乐学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 在校本培训期间我认真阅读了《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 点》,通过学习让我受益非浅 。下面就谈谈我对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 。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 。我们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经过比较,我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 。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 。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坚排的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 。这样的课文设计和编排,使新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一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 。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 。如七年级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几个朝代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条理非常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这一体系下,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消除了现有历史课程中存在的“难、繁、偏、旧”现象,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