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 三 )
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
【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炎炎夏日,静心捧读《师道:为师亦有道》一书,我收获并思考着 。摘要:前言其实,教育真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教育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得美好 。思考:小学阶段应侧重培养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有探究精神,对生活充满热爱,有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让学生在我们的影响下,为人正直,举止文明,体魄强健,双基扎实,特长初显,品学兼顾,发展全面,幸福快乐,让学生觉得老师、学校都是美丽的,生活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 。摘要:P16 《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好课应当让“彩”出在学生身上 。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不要去做,学生自己能说的话教师不要去说,学生自己能想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去活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在互动中锤炼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 。思考:虽然“讲”永远都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是无人可以剥夺的 。但教师的“讲”,要当好引导者,要以自己的讲教会学生如何讲,要以自己的讲促进学生讲,要以自己的讲激励学生讲,做到无关紧要的不讲,学生不需要的不讲,可讲可不讲的不讲 。摘要:P134《坚守课堂》课程改革,真正意义在于回归教育本真,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课程改革的诸多设想,最终都要落脚于学校,落脚于教学,落脚于课堂 。只有课堂才是课程改革回归的原点 。思考:衡量一位教师的优秀不是头衔与光环,而是观察其是否认认真真地上课,是否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走到学生的问题中去——帮助他们,走到学生的心里中去——指导他们,走到学生的感受中去——理解他们,懂得利用课堂时间,极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把课堂尽量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当家作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启迪学生心智与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要求 。摘要:P251《你多少优点》面度即将结束,我问了最后一个“保留问题”:“你觉得自己有哪些优点?”听到我这样问,小姑娘的脸红了,迟疑了一会儿,才小声地说:“我没有优点 。”思考:俗话说“再好的人也有缺点,再差的人也有优点”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步,特别是要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表扬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以达到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相信再差的学生,只要我们用爱去关注,并放大他们的优点,即使是荒芜的原野也会因为爱的感召而变得绿草茵茵,生机勃勃 。“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个人自己的教育”, 透过《师道:为师亦有道》一书,我再次明确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唤醒,是一种教育手段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学生,而应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让其内在动力被激发,让其自发地变得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