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一)
从教学程序上说,教学导入简洁,以谈话式进入主题,教学主体环节“饼干在口腔里的变化”、“观察牙齿”、“保护牙齿”紧扣教材中的三个部分 。由观察饼干在口腔里的变化到对口腔里的消化工具的作用的认识,然后重点研究牙齿 。通过画牙齿及体验不同形状牙齿的不同作用认识牙齿这个消化工具的重要作用 。最后通过实物和牙齿模型,再次认识牙齿的形状及作用,并进行口腔保健常识的渗透,再通过小结梳理整节课的内容 。
1、从教学手段上说,让学生进行了体验探究、绘画记录、观察模型、交流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与形式显得丰富多彩 。
2、指导内容指向明确,方法指导得当 。本节课有两次指导讲解的非常细致 。一是指导学生怎样观察饼干在口腔里的变化和牙齿的形状?二是指导学生怎样填写表格 。操作前给予时间充分运用讨论、追问式的方法指导学生该怎样去观察、记录,还运用了课堂作业本中的表格进行记录,感觉这几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较高 。
3、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在要求学生对饼干在口腔里的变化观察和牙齿形状、作用等进行分析交流时,不急于马上要求学生汇报结果,而是要求学生先想一想,回忆自己平时吃食物时的情景再汇报,我认为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尽可能的让全体学生参与,做到有话可说,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
4、先学生演示再学生评价,然后老师纠正的形式,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和辩驳时间,对学生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了培养 。
5、教学环节和流程很流畅,条理也很清楚,板块之间的连接也很自然 。
6、板书简洁,抓住了关键词,一目了然,而且对学生具有指导性 。
但是我没能将最理想的效果在课堂上展现出来 。根据当时自己的感受觉得有如下几点反思 。
一、关于学习氛围
在上课之前,我请学生说说自己今天吃了什么食物时,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同学们都各抒己见,神采飞扬;在数自己的牙齿颗数时,由于几个同学的颗数不一,引起学生的好奇,出现了同学想相互观察和再次验证的现象,大家很激动,在组织交流时学生的注意力显得有点分散;在观察牙齿形状环节,学生都很兴奋很认真;在猜想各种牙齿的作用时,学生有点拘谨,气氛略显沉闷 。
二、关于牙齿的颗数
学生的牙齿颗数观察时,由于我疏忽了学生正处于换牙阶段,没有关照学生把掉了的牙算进,所以有些学生只统计了长了的牙 。还有在让学生观察自己臼齿有几颗时,我只根据牙齿模型告诉学生臼齿上下各8颗,而没有说清楚成年人的臼齿是上下各10颗,而且书上的插图上也画着10颗 。看来自己对教材还不是很熟悉,没研究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