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教学反思( 二 )
《温度》教学反思(二)
《温度》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起始课 。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同时能够进行正确地读、写 。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现对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由于农村小学的孩子,见闻不是特别广泛,了解外界较少而又单纯可爱,四年级的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又喜欢动画人物 。所以在上课伊始,我让著名的卡通人物喜洋洋走进课堂,创设喜洋洋想来铁岭新城区看看新发展,新变化的学习情境,并让学生在穿着方面关心关心它 。#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同时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渗透着爱家乡教育和德育教育,带动学生主动了解所在城市的新发展 。之后又介绍了新疆这样一个温度非常奇妙的地方 。创设这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想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情感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知道这一环节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并且为下一个环节的新授环节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
在新授环节中,我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再每一个环节中都添加小小天气情况播报员这一教学特色,把口语表达和数学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又使课堂充满了情趣 。在不同形式的天气播报中,让学生熟知了温度的读数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
常言道,听到的只能记住一小部分;看到的也只能记住一半;而只有真正参与的和亲身体验的,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所以教学中,认识和使用温度计这一环节中,我先通过课件,和学生共同欣赏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温度计亲自测量教室室温、沸水、雪、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此过程中,我深入小组内部,参与其中,进行因材施教,努力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亲自构建知识的过程 。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我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各小组之间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在这一环节中,我发现只有关注学生,关注学法,关注细节,关注情感的调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高效化 。一节课的经验是稀少的,只有持之以恒,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水平的飞跃 。此外,如果能再设计的精细一些,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比如,把各小组成员都分配专有的任务,并且一一汇报,这样课堂气氛会更加井然有序,交流也会更热烈,使课堂更加的鲜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