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勇于探索未知 , 是镌刻在人类DNA中的优异品质 , 而探索必定伴随着牺牲 , 可以说人类所有的探索成果 , 都交织着血与泪的悲歌 。
在地球上探索未知如此 , 在太空中探索未知同样如此 。 相比地球上适宜人类活动的条件 , 在太空中探索所面临的问题会更多 , 难度通常也会更大 。
而这也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如果宇航员在太空探索中牺牲了 , 并且现有技术很难回收他的遗体 , 那么他的遗体会不会成为其他星球的生命起源呢?
死亡后遗体会有怎样的变化?
在地球上 , 死亡后如果不进行任何的处理 , 那么腐烂是所有地球生物尸体唯一的归宿 , 这主要是由于身体失去了免疫系统的调节 , 身体中的微生物会大量繁殖 , 继而将身体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 重新加入大自然的一系列循环中 。
在太空中 , 宇航员生活在宇航员和太空船中 , 这两个地方都能保证宇航员的氧气和压力需求 , 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正常运转 , 身体中的微生物也就能够和谐共存达成平衡 。
如果宇航员死亡 , 原本和谐共生的微生物就会失去调控 , 起初会有一段时间的猛涨 , 在人体内以人体剩余物质为能量来源 , 继而分解人体 。 但这种增长持续不了多久 , 因为环境的变化会再次抑制它们的增殖 。
飞船和宇航服与太空环境相比 , 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中的气体、温度和压力 。 太空近乎真空 , 倘若宇航员牺牲时宇航服和外界连通 , 那么他身体中的水分会被迅速蒸发 。
由于真空中没有导热介质 , 身体中的热量只能靠辐射缓慢散发 , 所以宇航员的身体不会冷却的很快 , 此时的微生物还能够在身体中存活 。
而由于宇宙中没有大气的存在 , 阳光直接照射遗体会有强烈的制热作用 , 同时也能够杀死很多微生物 。
在这种冰与火的双重洗礼下 , 身体中的微生物很难存活下来 , 而没有微生物的分解 , 宇航员的遗体并不会像在地球上一样腐烂 。
遗体的归宿现如今 , 因为科技能力的限制 , 宇航员们执行的任务几乎都是近地任务 , 也就是说他们距离地球其实并不遥远 , 仍然处于地球的引力范围内 。
如果宇航员是在这个距离内牺牲 , 那么遗体会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地球公转 , 成为地球的“卫星” , 然后被慢慢地拉入地球大气 , 在和大气的剧烈摩擦中成为一颗耀眼的流星 , 就和小狗莱卡所遭受的命运一样 。
在载人航天发展初期 , 为了保证宇航员的安全 , 在宇航员真正进入宇宙之前 , 科学家们曾做了许多次动物实验 , 而第一只进入宇宙的哺乳动物就是一只叫做“莱卡”的3岁混血母犬 。
1957年11月3日 , 在经过20多天的训练之后 , “莱卡”随着“斯普特尼克2号”飞出了大气层 , 进入了茫茫宇宙 。
因为飞船没有设置隔热系统 , 唯一的散热工具就是一个小小的风扇 , 在高温和恐惧的侵袭之下 , 进入宇宙仅5小时之后 , 莱卡便失去了所有的生命体征 。
1958年4月4日 , “斯普特尼克2号”在围绕地球公转2570圈之后坠入大气层 , 在剧烈的摩擦中连同莱卡一起成为了地球自然循环中的一员 。
除了坠入大气层被焚烧殆尽 , 宇航员的遗体还有可能被太阳光“焚尽” 。 在太阳光线的作用下 , 带电粒子会持续不断地轰击生物组织 , 使得生物组织在冲击下慢慢分解 , 最后转化为小分子消散在茫茫宇宙中 。
如果宇航员是在外太空执行任务时死亡 , 并且宇航服或飞船保存完好 , 那么由于地球引力无法对其造成影响 , 他的遗体会在宇宙中飘荡 , 直至重新被某个星球的引力所捕获 。
需要注意的是 , 即便宇航服和飞船保存完好 , 在电力系统和维生系统停止工作之后 , 宇航员的遗体依旧会陷入极寒之中 , 身体中绝大部分的微生物都会因此休眠或死亡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远隔38万公里,为何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却偏偏不敢回头看地球?
- 私人公司也能训练宇航员,美国首个私人宇航员任务将于3月底发射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