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陈根:新冠病毒根除和共存,人类要走向怎样的未来?( 二 )


尽管一些科学家们认为 , 如果又要保持免疫逃逸功能 , 又要维持传染力 , 新冠病毒会受到生物学上的诸多限制 。 比如为了降低中和抗体的结合能力 , 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结构会发生改变 , 而这可能会影响病毒结合人类细胞受体的能力 。 但至今 , 医学界并不知道具体的限制 。
即便是有疫苗 , 但对于不断突变的病毒以及非百分百保护效力的疫苗来说 , 彻底根除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在短期内都是微乎其微的 , 疫情的走向将会发生在区域性消除疾病、新冠病毒共存以及疫情始终如大火一般传播之中 。
与病毒共存
从区域性消除疾病来看 , 从原则上讲 , 目前为止 , 只有中国可以做到消灭新冠病毒 。 而对于发达西方国家而言 , 由于疫苗获取先后时间、疫苗需求量和疫苗接种能力与意愿的差异 。 高收入国家的疫苗接种进度快于新兴市场国家2个季度左右 , 而新兴市场国家快于低收入国家2个季度左右 。
因此 , 如果粗略地把完成大规模接种的时间点看作是获得群体免疫的时间点 , 可以算出 , 发达国家会在2021年3季度前后达到群体免疫 , 新兴市场国家将在2022年上半年达到群体免疫 , 低收入国家将在2022年下半年达到群体免疫 。
但正如张文宏医生说的 , 全球疫情的控制 , 不取决于疫情控制得最好的国家 , 也不取决于控制得最早的国家 , 而是取决于控制得最差的国家 。 在全球化的当前 , 其他地方的社区管理、城市管理如果达不到区域性消除疾病的水平 , 那么只要是有病毒输入 , 理论上仍然有大规模爆发的可能 。
并且 , 如上所述 , 达到群体免疫并不意味着病毒就会消失 , 个人不再会感染 。 恰恰相反 , 新冠病毒很可能会经过数次变异 , 变得传染性越来越强 , 毒力越来越弱 , 毕竟它的最终目的是与人类共存 。 所以 , 到时候人们依然需要定期注射疫苗 , 就像现在我们对待流感一样 。
在现代医学发达的当前 , 人类社会不应也不能让疫情始终如大火一般传播 。 实际上 , 当前人们做的全部努力 , 正是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 , 尽可能地降低疫情带来的伤害 。 因此 , 疫情的走向几乎只剩下了和新冠病毒共存这一最有可能实现的道路 。
学会与病毒共存 , 是后疫情时代防疫进入常态化人们必然要学习的一种生活方式 。 从历史的经验也可以一获端倪 , 现代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18-1919年暴发的H1N1流感疫情 。
彼时 , 医学的防控手段比今天要少得多 , 而停课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取决于实施时间和执行程度 。 在两年间的3波疫情中 , 病毒在全球感染了5亿人 , 造成5000万~1亿人死亡 。 它的终结仅仅是因为自然感染使康复者获得了免疫力 。
此后 , H1N1流感病毒成为地方性流行的病毒株 , H1N1流感一直以较低的水平持续存在 , 以季节性传染病的形式持续传播了40年 。 直到1957年 , 造成另一场大流行的H2N2病毒的出现 , 才消灭了1918年那次疫情中的大部分病毒株 。
也就是说 , 人类努力了几十年没有消灭的流感病毒 , 被另一种流感病毒消灭了 。 对此 , 科学家也无法给出很好的解释 , 但这也给了人们当前足够的提示 。 从目前的新冠病毒变异的趋势看 , 它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被根除 , 但这却并不影响人类与病毒的共存 。
再比如 , 对于流感来说 , 流感疫苗只能提供几年的保护 。 这是因为流感病毒非常不稳定 , 它们的突变频率很高 , 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 因此 , 疫苗必须每年更新并定期接种 。 但在大流行期间 , 即使是短期疫苗也能带来好处 。
2009年 , 当一种新的H1N1流感病毒(即猪流感)引起新一轮的大流行时 , 相应的疫苗虽然没能彻底终结流感 , 却缓解了冬季的第二波疫情 。 最终 , 该病毒和1918的流感病毒一样 , 成为一种广泛传播的季节性流感 。 现在 , 很多人可以通过流感疫苗或先前感染流感所产生的抗体 , 获得对这种H1N1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
【基因|陈根:新冠病毒根除和共存,人类要走向怎样的未来?】不论承认与否 , 人类社会都已彻底被新冠病毒改变 , 而无法再回到大流行前的生活 。 能与之和平共存 , 已是幸运 。 学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 , 也是人类作为物种适者生存的智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