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谥号|读《明代官员谥号研究》有感( 三 )
谥号字数:从一字到多个 。但谥号用字多寡与褒贬之意没有直接联系 。
用字褒贬:谥号用字的褒贬在《逸周书·谥法解》中有详论 , 记得《史记》后面也有引注 。例如“慈惠爱民日文”=汉文帝刘恒 , “好内远礼曰炀”=隋炀帝杨广 。但杜建民先生在《论谥号文化内涵的演变》中详细论证了这一观点:周人创立谥号的初衷是“尊宗敬祖 , 神事先王” , 并无美谥、恶谥之说 , 所谓“以生前之善恶为死后之劝惩”的“周公谥法”纯系后人伪托 。“辨行迹 , 明善恶”的立谥说产生于春秋初期 , 最终形成于战国《逸周书·谥法解》 。
我个人对女子谥号比较感兴趣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 , 女子作为弱势群体 , 有资格得到谥号的不多—后妃、公主、列女、特谥(如上举例 , 元明两朝皇帝的乳母) 。后妃谥:明太祖朱元璋马皇后“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公主谥:宋太祖同母妹 , 秦国大长公主 , 赐谥“恭懿”;列女谥:洪武十七年 , 故元太尉平章政事李思齐妾郑氏自尽死 , 谥“贞烈”;特谥:明宣宗(宣德)乳母谥“惠靖” 。
由于阅读过程中受知识面的限制 , 很多都不能深刻的理解(例如官员职称) , 而且读越多疑惑越多 , 所以还有待我多读书 , 作进一步的探索 。有感》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