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师|女心理师读后感( 三 )



本来是抱着仰慕之心来拜读的 , 但是看完之后却非常失望 , 确切的说 , 看完上册之后我都没有动力往下接着看了 , 唯一撑着我看完它的 , 就是不想虎头蛇尾的信念 。

先说小说的结构 。

其实这个小说开篇还是很吸引人的 , 女心理师奇葩的个人经历以及桩桩离奇的心理咨询交织在一起 , 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 可是不得不说作者的组织能力实在是扛不起这么精巧的安排 。明明开头是那么复杂的案例 , 到最后几乎都虎头蛇尾 , 完全没有深入进去探究案例背后隐藏的人性 , 也没有引起读者(至少是我)对这些复杂人生的思考 。可惜了那么多精彩的设定 , 要和101个洋娃娃一起火化的老太太 , 要和情敌决一死斗的女同性恋 , 一到正式场合就无法开口说话的高官 , 要大闹丈夫追悼会的妻子等等 , 在这本书里完全变成了吸人眼球的一种噱头 , 故事的展开无聊而乏味 。

我怀疑 , 因为小说被作者拖得太长了(过多过多的晦涩描写) , 所以作者在前面文衔接的时候漏洞百出 。比如在上册中 , 女主人公贺顿和情人的奸情被她老公柏万福撞破时 , 柏万福提出了离婚 , 而女主坚决不干 。但是到了下册(里面各种倒叙和穿插 , 所以时间点又回到了被抓奸的那一刻) , 就变成女主主动说离婚吧 , 柏万福不干 。看得我这个匪夷所思啊……

再说说“心理”

至少至少 , 一个以“心理”做名字的小说 , 也得稍稍讲讲心理学方面的技巧吧 , 得突出女主角是个冰雪般聪慧的女子吧 , 可惜几乎完全没有 , 除了生搬硬套弗洛伊德的几个名词 , 通篇没什么有技术含量的心理学内容 。而心理治疗简单得如同儿戏 , 几乎都是引发当事人的回忆 , 然后找到了症结 , 然后当事人就好了 , 喜笑颜开得道谢走人 。如果只知道了症结疾病就能治愈 , 那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痛苦了 。白血病患者知道自己是由于呆在刚装修的房子里才病倒 , 他的病就好了?杀人犯知道不该杀人 , 他犯下错就弥补了?我知道我不愿意剪指甲 , 是因为小时候爸爸给我剪指甲过狠而出了血 , 尽管我一直都记得这件事 , 可是我仍然怕剪指甲 。

然后说人物 。

先说配角吧 。可能是和作者的年代差距很大 , 所以里面的人物说话感觉都超级别扭 。所有人 , 上至国家高层 , 下至低俗小市民 , 每句话都带着歇后语的 , 说的人不累我看着都累了 。两个下岗工人吵架 , 有必要有条有理头头是道还句句歇后语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