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杨绛文集》读后感——先生的智慧


杨绛先生着述甚丰 , 诸多成就中 , 散文最令读者心仪 。读先生的文章 , 如与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对饮:酒淡而意永 , 余味绵绵 , 愈品愈甘 , 流于唇齿 , 畅于心间!

初嚼先生文字 , 并无突崛之感 , 平易、质朴 , 甚至可谓“朴素” 。(窃以为钱钟书的文字 , 尤其是散文 , 较其夫人 , 不免狡黠之余多了些许卖弄 , 难免晦涩)然朴素的字句似一条脉脉溪流:舒缓、清澈 , 淙淙流来 , 竟不挟一粒沙石 。(有批评家称之——清新文字)清新 , 固然是先生行文的特质之一 , 但清新之外 , 似乎孕有更富张力的文字美感 。

《杨绛散文》所涉及内容极广 。有序跋、学术艺评、追忆往事、人物、前言、书评等等 。每一种题材的文章于先生笔下均晓畅通透 。先生叙事 , 似在小写意 , 一笔一划都恰到好处 , 并无层层泼染的磅礴气势 。娓娓道来 , 亲切至极 。文章的叙事结构简单、条理 , 营造了异常广阔的想象空间 。读者于其中可任意进退 。余以为《干校六记》最具先生的文字风格——简单真诚 。

《六记》虽记录的是一个黑暗年代中的种种艰辛 , 读来竟无半点酸涩 , 只是琐事 。(难怪先生在她的《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中自嘲又不无嘲讽地说:“我只是反复自慰:假如我短寿 , 我的一辈子早就完了 , 也不能再责望自己做这样那样的事;我不能像莎士比亚《暴风雨》里的米兰达惊呼“人类多美呀 。啊 , 美丽的新世界······!”我却看到了好个新奇的世界 。”)于是这串串琐事 , 成就了《六记》中人物的韵味、人情 。《六记》的文字很平静 , 甚至有些明快 。()先生在追忆往事的过程中并没有引导我们去诅咒黑暗、声讨罪恶 , 她就像一个行走在暗夜里的歌者 , 叩磬而歌 , 呼唤光明 。先生回首往事的姿态惟剩两种——乐观、宽恕 , 也恰恰是《六记》的魅力所在 。《六记》末尾先生写道:“……据说 , 希望的事 , 迟早会实现 , 但实现的希望 , 总是变了味了…… , 看不到这次名单上的老弱病残 , 又使我愧汗 , 但不论多么愧汗感激 , 都不能压减私心的忻喜……琐事历历 , 犹如在目前 。这一段生活是难得的经历 , 因作六记 。”莎士比亚说:忘了吧 , 宽恕吧 。《六记》中的先生想必有同样的情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