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联盟|《喜马拉雅守护者》--读后感守护,是一种信仰( 二 )
这样的团队大部分是由藏区的青年组成 , 他们在喜马拉雅脚下出生 , 在喜马拉雅脚下成长 , 他们攀登并守护着喜马拉雅 , 他们为众多意欲攀登喜马拉雅的登山者实现梦想而付出 , 窃以为 , 他们才是更伟大的人 。
“高山向导:高山向导是在登山活动中为队员或客户提供安全保障、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 。”
“高山协作:负责整个登山活动建营、运输、接应(烧水、背负、协助)登顶队员以及救援等工作任务 。”
“登山修路组:主要负责打通雪山艰难险路 , 保障各国登山组织团队顺利登顶 。一般由5到10名技术娴熟 , 体能过硬人员组成 。”
“后勤:是指一项通晓全盘、沟通上线、综合服务的工作 。”
如果我没有去过高原 , 没有见过喜马拉雅 , 读这本书的时候 , 我多半是带着抽象的敬畏心来欣赏吧?我想 。
可是一个曾经在海拔五千米的皑皑雪山 , 在不分东西南北一望无际的白 , “突突突突”头皮发紧的高原反应如影相随 , 即便大口大口呼吸也不能舒缓的人看起这本书的时候 , 仿佛走进了登山学校的向导们中间 。我的心情随着书中的情节发展“一会儿欢欣 , 一会儿忧虑” 。
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高 , 她的很多句子让你如临其境 , 亦让怀念拉萨的我 , 感触颇深 。
当我看到作者写:“拉萨的天空总是蓝得像一块没有裂痕的宝石”在心里默默点下一个又一个赞 , 我想起在念青唐古拉山看到纳木错的那一刻 , 心境澄明;
当我看到“齐美身高一米八 , 雪深没过他的胸 , 他感觉自己像是在沙漠中游泳 , 挣扎半天也前进步了半步 。”这句话似乎又让我感受到了在米拉山口皑皑白雪里 , 高反的我寸步难行的情景;
当我看到尼玛校长从矮矮的平房里组建了登山学校 , 打心眼里觉得开心;当我看到他们早上集合时不小心“上厕所时淋湿了”一个学生 , 笑得我在床上打滚;当我看到登山学校的次仁旺姆和阿旺扎西结为伉俪 , 忍不住微笑着跑到微博上去搜索他们的信息;当我看到奥运会珠峰火炬传递 , ()心跟着天气跟着修路队一阵一阵发紧;当我看到欧珠和老吴登顶后老吴发病去世 , 当我看到吉吉丈夫因飞来的碎石世 , 眼泪便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常常有人说 , “这世间 , 除了生死 , 哪一件不是小事?”而对于登山服务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来说 , 他们的工作便是在生死之间徘徊 。喜马拉雅公平的对待每个人 。时速20km的风、漫天飞扬的雪均匀地打在每个人身上 , 每个人脚下都有稍不留意便会坠落的悬崖 。不管你是谁 , 在登山过程中 , 随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山在前方 , 亦在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