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读后感|《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泉州九中 刘晓燕
“遇上好老师不仅是孩子的福分,甚至也是一个家族的福分,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福分,我们一生都会有很好的方向感和一种可以汲取的最后转化成为自我提醒,自我督促的力量,我们的生命会始终围浸在人性的光泽之中 。” ……品读着张文质先生的字字句句,对于“生命的关注”越发让我意识其重要性,它列举的种种案例:学生轻视生命,学生自卑极端,都是缺失“人文关怀”所至,读着读着,我不禁联想起我们的学生,我的的教学,还有一些没想过或没想清的问题 。虽然还是有很多问题解决,但是还是有一点收获的 。
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教育是慢的艺术 。平时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 。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 。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 。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 。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 。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 。
任何事物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循序才能渐进 。张文质先生说到慢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我觉得值得讨论 。我觉得慢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战略战术 。网络上盛传着一堂美国的数学课,看过之后,真是感慨万千,浪费一堂课只学一丁点内容 。不过,我总算明白了真正的数学是怎样的,而国内的算术又是如何的 。
张文质先生书中提到“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的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与从容”;“我们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乏闲心” 。不知从何时起,我常常被超负荷的日常教学工作弄得焦头烂额 。根本没有闲余时间去思考,去关注学生的发展,做教育应该做的事情 。不是有言论说幼儿园学小学的,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高中的,高中学大学的,大学却在学幼儿园的 。
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学困生,他们之所以出现目前的这种现象,是由于很多不良的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不愿意去学习,有的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为老师,可以先不要责怪他们,应该满腔热情的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和他们谈心,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感情教育工作,多夸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正确对待孩子,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的目的,建立信心,这样才能逐渐的赶上去 。但更多的时候,在对待这些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 。要知道:儿童接受教育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将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一切均需在潜移默化间进行 。教育恰如教孩子学步 。对待学生的成长,来不得半点儿急躁,不需要越俎代庖 。放手是必要的,尝试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 。孩子还没有迈开第一个脚步,你就去牵引他,甚至一会儿捉住他的右腿,一会儿抓住他的左腿,帮他迈步,那孩子也许永远也学不会独立迈步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