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读后感一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 。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 。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 。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以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 。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 。我想这些对新班主任都很有帮助 。

最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 。对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本着一天淘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帮助问题生逐渐学会约束、控制自己,最终走出阴霾 。

苦口婆心的说教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又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智慧 。林肯的父亲是一名鞋匠,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有人拿这件事试图羞辱他 。林肯不但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以有一个当鞋匠的父亲为荣,由于他表现出的坦诚和高尚的胸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每一个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家长都懂教育 。

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盼皆有可能,爱和智慧将永远相伴相生 。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震荡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 。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 。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 。

如果你想使每天的工作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走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918—1970),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这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

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只活了52岁,但给世界教育事业却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他用自己毕生精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撰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200多篇文艺作品 。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 。其中《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培养集体的方法》、《学生的精神世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等大都已译成中文,受到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