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去年的树读后感


王春艳

这是日本作家写的一篇文章 。这篇课文写了一只鸟和一棵树是好朋友 。冬天的时候,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他们相约明年小鸟继续唱歌给树听 。第二年,小鸟如约回来,但是树却不见了 。小鸟铭记誓言,找遍了千山万水,终于找到了一盏灯火 。于是小鸟对这灯火唱了一支歌,然后飞走了 。

这是一个非常哀愁的故事,整篇文章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虽然文章的文字浅显易懂,而且平实无华,但是哀愁在字里行间挥之不去 。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其实,树和鸟都是孤单的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他们是好朋友,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有说不完的话的,但是他们每天重复的功课却是天天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一个“呢”字,仿佛诉尽了树的无奈 。谁叫他是小鸟的朋友呢?他不得不听啊!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看来是无奈,也许在其他人看来是幸福 。因为是好朋友,他们无需用语言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情谊,只要彼此能在一起,就是最大最真的幸福 。

“鸟儿必须离开树……”鸟儿是弱者,面对寒冬,他只能选择离开朋友,无法设想更无法设计自己和好朋友的未来 。

树的回答是催人泪下的:“再见了,小鸟!”没有说亲爱的小鸟,没有说亲爱的朋友,只是简单称呼朋友为小鸟 。但是,充满了深情,充满了不舍,一个“!”足以说明一切 。树还说明年春天“请”小鸟回来 。朋友之间用了“请”,不是客套,而是表达了树内心深处强烈的渴望,他渴望小鸟能在明年春天回来!他实在是不愿意因为小鸟的离开重新回到一个人孤单的日子,他需要小鸟的歌声,更需要小鸟的陪伴 。

读到这里,树和小鸟不忍分别的场景就这样跳跃纸上,真的是聚散两依依啊!但是作者的描述却是非常简单的,简简单单的对话里无一个煽情的字眼 。我们就是被这些平实的描述,被那些普通的字眼感染了 。

小鸟第二年春天回来后找不到树了,他着急啊,他四处打听,到处寻找,每个场景作者依然是通过简单的对话来展现的 。没有小鸟的表情描写,也没有小鸟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读后感 )但是每个场景依然弥漫着一种无边的愁绪 。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鸟的问话非常简单,但是特别特别有礼貌 。有礼貌不仅是一种美德的体现,有的时候更是心理活动的一种体现,小鸟确实确实太想早点找到好朋友了 。

无巧不成书的是,树被送到了工厂做成了火柴,而火柴恰恰用光了……“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作者依然没有写小鸟的心理活动 。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些平淡无奇的文字里体会到鸟儿内心的愁肠百折 。他睁大的眼睛里说明了一切,他到底想什么呢?惊恐,伤心,痛心,还是其他?这些只能留给我们想象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