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二 )
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发展到极致,便是私欲横行 。无道德、无黑白、无对错 。无准则的社会,其行为其风俗种种、将倒退至原始状态,只有争斗厮杀,毫无秩序 。人无心柱,必会乱性,手足无措 。
“心柱”,即指灵魂 。人,是一定要有灵魂的 。这与物质上的肉体是否死亡和消逝无关 。一个有魂的人,会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想去做的是什么,自己此生所为何来 。即使躯壳不再存在,至少也会给活着的人、留下些有价值的回味 。可惜,有“魂”的人,似乎越来越少;老一辈人所遵崇的信仰,对年轻的一代、也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 。
人们追名逐利,房子越住越高档,服饰越穿越漂亮,手机越来越新潮,交通工具越来越便利 。与人会面热聊,便是新置多少衣物家什、待遇多少、新居怎样、升职请客、酒桌称兄道弟、隔日却形同陌路、、、、渐渐的,生活变得只剩下这些;渐渐的,迷失在这种不断的应付和虚荣里,当真心正视自己时,会觉得世风日下,更会觉得世态炎凉——美好的、真挚的情感似乎已不复存在 。想不出为什么,也不明白自己要怎么做 。()渴望着被人关爱,却从未付出真情,未曾做过什么努力 。只是知道自己不再轻易相信、也不能相信,包括一切前世今生的哲言,和一切既定规则 。
只是,人总是得相信点什么 。都说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戏中人,所有不应有观众 。无法全身心投入、演绎自己的角色,岂不是会太寂寞?不然,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人有“魂”,其实这“魂”是自己定的 。有意或者无意,有人生下便是有魂的,有人却是后天才有的,这与每个人的受教育过程、社会阅历有关;天生者属于无意,无意者会主动执行自己的信条,并且以这样的行为准则去要求自己和他人;有意者,是凌驾于“有魂说”之上、刻意为自己而定,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强迫自己相信、强迫自己执行 。前一种人,过得较为幸福、至死也无憾;后一种,则痛苦一些——强迫性的痛苦,能够逐渐适应则好,不能适应,则一直会纠结无比 。而最为苦痛、心态最易扭曲的,就是无“魂”者 。
无魂者既无魂,或是相信有“魂”、却还未找到自己的;或是根本不信有“魂”一说 。这类人大多危险、非常衷于寻找刺激,乃至于做出种种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的事情 。说到底,终归是臭皮囊一具,如同架没有轴心的机器,疯狂胡乱地运作,离毁灭之时已不远 。不知道未来的路,不想改变,也不在乎一切 。像整日醉酒消沉者,大多是如此 。
“灵魂”的找寻,是有别于“追求理想”的 。“魂”是个人的为人准则和价值所在,理想则可以包含责任,可以是为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理想是一种美满的生活状态,含有一定的目的性、功利性 。追求理想的路,大多走得艰辛 。而“灵魂”,则只属于自己,可以为之奋斗一生而乐此不疲,可以超越生死、慷慨从容面对一切肉体的折磨,可以经受一切恶劣环境的考验——亦可以驾驭、指挥他人做出一切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 。创造灵魂、传播它且能植入他人人心者,则能为人主,为权势追从者之有利工具 。拥有灵魂的人是幸福的,他们终于知道自身存在的意义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