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送东阳马生序后感
读送东阳马生序后感(一)
文/童艺杭
学习了《选东阳马生序》,我被他的求学精神深深打动了 。
每个人都羡慕于宋濂的名号,名垂千古的他不知被多少人所赞叹 。但是又有几人能明白那光环背后的艰辛呢?他曾经背着书箱,拖着耐磨的草鞋,在呼啸的寒风中求学的记忆,为了读书,只得向别人借书来抄,在手指冻得僵硬的冬天,只为那油墨之香而不肯放松抄写 。又为了能做到信守承诺而跑步去还书,就为能让别人以后仍借书给自己的时光,又有谁会来关注呢?为了能弄懂书里的知识,宁愿听老师的训斥仍“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但他并不放弃,等老师高兴了,“则又请焉”的精神又会有谁能体会呢?宋濂先生之所以写这篇序,就是为了告诫后人学习要靠自己努力却不取决于客观条件这一道理啊!
对比起宋濂先生的读书环境,吃穿不愁的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每天踏着朝阳去上学,嘴里咬着新鲜面包,中午揉揉有些肿胀的手后可以去品尝美味的午饭,傍晚踩着夕阳回家,桌上摆着早已做好的晚餐 。晚上写作业如果有问题,旁边放着一摞工具书自然会帮你,学习累了,柔软的被子已向你张开了怀抱……
学习对于我们已毫无“辛苦”可言,对比起每天饥一顿饱一顿的宋先生来说,我们如今的学习环境不是他幼时所能享受到的,但他却艰辛求学,勤奋,最后成为了“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他十年来所克服的种种困难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可如今有些同学却天天抱怨这抱怨那,殊不知真正的困难还在后面,有些同学天天沉溺于电子产品所开创出的虚拟世界不可自拔,殊不知现实早已把他抛弃,有些同学以为努力了,殊不知别人早把他甩在了后面……古人的告诫早已被抛弃到了脑后,殊不知等待他们的将是前方残酷的现实 。
拥有如此幸福生活的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新时代的命运由我们掌控,那么,我们要从现在做起,脚踏实地,努力刻苦地去学习吧 。切莫把大好年华丢弃了华丽却虚幻的梦境里 。只有靠自己力量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
学习《选东阳马生序》,我受益颇深!
读送东阳马生序后感(二)
文/sishuichongfeng
今晚心血来潮,拿来一本《古文鉴赏辞典》来读,偶然间再读《送东阳马生序》,颇有感慨 。
这篇文章被选为初中课文,意在激励初中生勤奋苦学,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永不言弃 。但我们大人在编书的时候却只想到怎么教育孩子,殊不知自己才是学习的对象,大人要在孩子面前作一个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少年时代的宋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他渴求知识的欲望驱动着他亲自抄录,亲自誊录,而且计算着日子,这需要付出都么艰辛的劳动和毅力呀!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写《五人墓碑记》的张溥,被称为“七录斋”先生,他读书有一个特点,每读一本书,必亲自抄一遍,抄完便焚烧掉,如是者六,一直到第七次才保存下来,所以称“七录斋”先生 。古人读书态度之严谨,毅力之坚韧、勤奋之精神,令今人望尘莫及,自惭形秽 。“书非借不能读也”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彰显和证明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冰雪飞舞的季节,宋濂从未放弃过抄录,手指都不能屈伸了,也不敢有任何懈怠,因为他要在规定时间内把书还上,他要取得借书人对他信任,俗语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我大学时代一位师兄,每到冬天,寒风彻骨,他在图书馆学习,无法抵御寒冷,便用抄书来驱赶寒冷,让自己置身事外,忘却寒冷,一遍又一遍的抄书,他最终以专业最高分考上了北大的硕士研究生 。能吃苦方能成才,能吃苦命运才会青睐,能吃苦才能风雨之后见彩虹 。
推荐阅读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600字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400字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300字
-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 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 东阳湖水利风景区|精卫湖水利风景区解说词
- 李东阳《医戒》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