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三 )
现代人,最缺少的、最需要的便是“灵魂” 。除了利益,眼里、心里似乎已看不到、容不下别的事情 。人们越来越世故,为着自身的私欲不惜一直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却从未正视过自己是否还有灵魂、是否还是自己的主人 。
《红楼梦》里,有一段让宝玉看着晦气恶心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先生落魄潦倒一生,禀性仍是高尚无比,他留给世人一部不完整的小说,却让多少代人奉为至宝 。今人不能如宝玉无瑕,不能向曹先生一样守得清贫,至少,总还可以保留点纯真、和向往纯真的心境吧 。
“灵魂”,可以是种学说,可以是条准则,可以是种美德,也可以是种纯粹的心灵 。以此获得的途径,无非两种,一是教化宣扬,一是媒介引导 。但首先,得有适用于今人、能引起共鸣的基础;还要有不含杂质的传播环境 。找回失落的灵魂,是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可凌驾一切的传播者,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行动、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决心 。
读红楼梦有感(二)
“冷香丸”是薛宝钗形象塑造中的点睛之笔 。它将其冷艳无情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无疑,宝钗是美的 。首先是表现在外貌上,她容貌丰美“眼如水杏,脸如银盆,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又“肌骨莹润,肌肤丰泽”却是天生丽质,而且正当锦瑟年华显出青春的鲜艳 。但她更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她懂得淡极始知花更艳,又去追求素净淡雅的美 。她不施粉黛,不熏香,没有胭脂气,但却富贵而举止娴雅 。它的居处也是这样“及至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供着数只菊花,两部书,茶茶具而已 。她的这番床上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这一番描写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她的这番审美趣味是高雅的,而她的外形也成为淡雅而艳丽的了 。她的寓所蘅芜苑给人的第一印象便可用淡雅二字概括,一如蘅芜君本人 。
宝钗天资聪慧,博学宏览 。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形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 。她尤其深得中国传统文化清空淡雅之趣 。其言,其行,其貌,其行无不显示出这一审美情趣……但是,蘅芜苑里的满院的蘼芜同样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在蘅芜苑里只见异藤香草,绝无凡花俗粉 。这些香草来形容宝钗十分契合 。但是这些香草除了磬香奇异之外还有一种特性:皆是爬藤植物 。这些攀援植物皆有柔曲盘卷,随缘自适,攀附她物横亘而上的特性 。以藏存身,以蓄媚俗 。压抑个性以适应社会法则,这是宝钗性格的另一面 。
宝钗希望读书明理,做个眼前道路有经纬的人 。所以她受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不得从政,且待选入宫的路绝了之后,便把希望寄托在夫贵妻荣上,劝导宝玉走读书上进求取功名的路 。这就与她一贯的冷相违背了,这是因为那颗热衷功名的心 。因此说宝钗是形“冷”心“热”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