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读后感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
不得不说,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有着独特而不同的视角,从这个社会性角度上看,心理学脱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也从关注自身转向了关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实际上,在我个人认为,这种立足于社会影响的心理学更具有实际的生活意义 。作为一种课余读物,对个人的增益良多 。
心理学上分支繁多,但是多数关注的都在个体自身 。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关注的是潜意识和力比多对人的影响;荣格的传承与发展下,人格心理学也是在个体心理上的探讨和类分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阿德勒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乃至后期发展的认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甚至变态心理学,归根结底都是关注个体的心理动因 。围绕着个体的心理机制,去解释个体行为、情感和思想,尽管这些都是我们了解自身的途径,但是作为非专业人士,容易“误入歧途”,不仅无法达到自身目的,反而会使自己变得敏感多疑 。也因为如此,比较关注于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心理学,实际地运用起来会好得多 。
迈尔斯是心理学界的名家,他的《心理学与生活》更被广泛推荐为心理学的入门读本 。《社会心理学》也是备受推崇的读物,通过这本书,我粗略地了解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影响力 。阅读的时候,经常会因为书中的描述激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回首的时候也发现了的确在有意无意之间,我受到了许许多多的来自社会和他人影响 。原来心理学真的就在身边,而且时时刻刻在塑造着你的生活 。
《社会心理学》里囊括了较多的内容,也不乏有趣又惊人的发现 。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而且引发最多思考的,应该是从众心理 。
在此前,读过《乌合之众》,深深了解了人类从众的心理盲目性,也惊讶于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非出自个人意愿或者“我”的立场做出相应的行为 。无形之中我们也经历着被引导、被控制的过程 。在《社会心理学》里,尽管来自集体和他人的影响与暗示没有被描述得那么恐怖,但是想来还是不禁让人打几个寒颤 。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我们的从众主要来自两种社会影响:规范性社会影响和信息性社会影响 。规范性社会影响是我们为了得到他人认同,获得他人接受而做出相应的从众行为,此时尽管你不一定同意他人的意见,但是为了获得认同而不得不从众 。在学校社团生活中经常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社团里面总是只有几个意见提出者,在他们的活跃下,其他人碍于情分经常会接受自己并不是十分认同的某些决定 。这种情况下从众会导致我们的心理抵触,应该称得上是坏影响 。但并不是所有规范性社会影响都是坏的,有时它是好的,比如在一个十分清洁干净的场所,看到他人自律自爱,你也会主动地保持好环境卫生;有时它并无关紧要,比如当你和几个朋友出去吃饭,她们七嘴八舌地决定了去哪里之后你在没有任何偏好的情况下选择顺从了 。比起规范性社会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显得更加简单,它出现在你对事情没有自己的判断时,某个比你掌握更多信息,或者值得信任的人做出反应后你出现的从众行为 。比如在身为学渣的你在复习的时候由于没有头绪,会跟随班级里学霸的复习节奏 。信息性社会影响的出现,是我们为了追求真实和消除疑惑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