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活着读后感( 五 )
最近读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 就有很多感受 。也许 , 人只有在回忆与现实的穿梭之中 , 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过去与现实 。我们都从年轻时走过来 , 但是 , 回头看 , 我们并非完全理解当年自己的所做所为 , 也许 , 只有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 , 我们才真正认识了自己和人生的本质 。
小说这种文学形式 , 虽然看上去似乎通俗肤浅 , 但却有着其他文艺作品不能替代的作用 。讲故事和讲道理不一样 , 专门讲道理的作品往往确定性很强 , 而故事则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 每个人都可以从一个故事中 , 读出不同的味道和内涵 。而且 , 伟大的作品一旦产生 , 就不再完全属于作者本人 。好象一个孩子一旦出生 , 就已经不完全是父母所给予的内涵 , 他将渐渐成为他自己 , 并拥有自己的生命 。
读完《活着》 , 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到 , 人只有经历人生的一些苦难 , 才能真正理解和珍惜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与美好 。伴随孩子一起成长 , 使我明白 , 人必须经历几次不同方式的"重生",才能真正读懂人生这部经典所蕴涵的真谛 。
小说活着读后感(三)
一、读余华的《活着》让我回忆起童年 , 想起老一辈的苦涩人生 。虽然他的文字写的是那样的平淡 , 但是却感到那样的真实 , 那样的亲切 。让你读着 , 想笑却笑不出 , 只想哭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过那些动荡不安 , 但是我们这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却是听着那些故事长大的一代人 , 所以看《活着》就感到很熟悉 , 不陌生 , 甚至就像回到小时奶奶讲的事情一样亲切 。
曾记得小时候总是吃不饱 , 玉米和红薯是我们的主要粮食 。难得吃一顿白面馍 , 吃得连手中的馍渣都舔净 , 如果吃一次白面条 , 饭后那碗干净得就不用洗了 。但是必竟那时我们的社会已经稳定 ,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就又过起了天天吃白面 , 经常吃些鸡蛋和肉的生活 , 所以以前的生活离我们是越来越远 。远得我们有些忘本 。只有在我们有时把剩馍头扔了 , 剩饭倒掉了 , 才会听到老年人对我们的吵嚷"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像话 , 还是在前些年让你们吃没有的吃 , 饿得吃树皮 , 才不这样乱糟蹋粮食啊!"依稀记得那时的我们总是顶嘴说:"啊呀!现在可是不一样了 , 都改革开放了 , 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 还忆苦思甜呢".渐渐的 , 就是父母他们也不再吵我们了 , 因为我们的生活确实是好起来了 。以前离我们更远了 , 远得很少有人再想起来!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