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读后感( 四 )


那位深爱着孙女、渴望孙女能够得到幸福的善良、可爱的老船夫,亦无法跨越历史和时代所赋予他的局限性 。为了孙女的亲事,他内心所呈现出的渴望、焦虑、自尊、自卑、掩饰、吞吞吐吐、欲说还休、矛盾、挣扎------是那样令人痛心和无奈 。是的,他岂是在与自己的内心斗争?他是在与整整一部人类历史较量,他怎能超越时代给孙女一份自己把握的了的幸福?--最后,老船夫带着一生巨大的遗憾走了,他无法把握女儿的幸福,亦无法把握孙女的幸福 。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还能有第二条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吗?
其实,这岂是发生在一个边城的故事?这难道不是中国几千年来天天在发生的故事?那坐在溪边高岩上默想的又岂是翠翠?那难道不是千百年来无数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谁能把握自己的幸福?谁又能跨越历史享有不受时代束缚的幸福?--男人与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间真的是隔着千山万水、隔着一部厚重而艰难的人类成长史 。可那样的一天真的值得期待、值得向往,因为,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类走出历史阴影的日子,那是人类不仅在物质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丰盈的日子--尽管路还很长,但值得人类不竭地追求和向往 。
忽然就被那些大胆直白的、洋溢着青春喜悦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间那一点不古典、一点不含蓄的“我爱你”深深打动!竟至要流泪了--因为想到了翠翠 。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三)
文/邱晓燕
生活是活动的,图画是静止的 。生活供以人生命,图画供以人欣赏 。
农村山城是一幅静止的图画 。千年万年不变 。生活里面的人叫画中人 。他们在社会上地位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画中一切于画外的人永远充满向往 。
唐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记载:问今是何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些无论魏晋的人的生活在别人眼中却是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怡然自乐 。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沈从文也有文《桃源与沅洲》说:…千百年来读书人对于桃源的印象既不怎么改变,所以每当国力衰弱发生变乱时,想做遗民的必多,这文增添了许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许多人的酒量 。至于住在那里的人呢,却无人自以为是遗民或神仙,也从不曾有人遇着遗民或神仙 。
农村的确只是失意人酒后的谈资或闲暇人的雅兴 。至于生活在那里的人呢,却无人以为自己是神仙和遗民 。他们生存在所谓的世外桃源,承载着图画的完美与历史的厚重 。他们无法摆脱如画般静止的命运与生活 。这潜在流动的悲剧命运 。
《边城》里那一种沉重古老静止的边城风景,以及边城小人物的生活状况,如画 。而画中的人物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