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3000字( 三 )


接下来,就是“名医”用大量杂乱的药治了鲁迅前辈的父亲两年,没有医好,就介绍别人来医治 。“名医”的形象如雕刻般越刻越深,为了保全名声不顾病人的死活 。唉,我只能叹气 。不过,这种人值得为他叹气么?算了 。
也许,这位才是名医 。可惜,这位又是“名医” 。依我看来,他满脑子装的不是学问,而是借口 。尤其是最后一个,特别具有代表性“医能疫病,不能医命,对不对”,好小子,有一个推卸责任的泥鳅,居然还有颜面问“对不对?”再看看他们用的药:河边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对蟋蟀、旧鼓皮制成的败鼓皮丸 。看到这里,我已经快说不出话了,也只能向老牛喘月一样扑哧扑哧地大口地喘气 。
鲁迅似乎就是在呐喊着,对当时封建、腐败的社会作批判!而现实社会中这种现象也不少见 。对于社会上游荡、坑蒙拐骗、我们要与他们斗争到底!并从小懂得追求真理、学会揭穿丑恶事物的本质、辨明是非,并呼吁大家、广泛宣传、共同促进精神文明的时代进步!
鲁迅前辈,真的是一个很难得的人 。对于他的文学功底,不是我最钦佩的;而他那大无畏的精神和满怀为国的火红的心,是令我崇敬的 。鲁迅前辈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个平常的人,他不愿在沉默中死去,而愿意在沉默中爆发 。他像一道雷鸣闪电,炸醒了沉睡的人们,震惊了后人的我们 。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 。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 。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
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真正能让我们这些在柴米油盐间折腾着的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