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3000字( 五 )


鲁迅先生那精练的文笔,有趣的传说和风趣的语言将带领我走近鲁迅,走进他的心灵 。
《五猖会》是鲁迅儿时回忆去东关看五猖会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
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
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 。鲁迅被包围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 。
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 。我们的大人,真该反省反省了 。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 。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 。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 。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吗?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谓的“中国通”、“支那通”,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曲解 。他们简直是对华夏文化的污辱 。当然,那些奇谈怪论是肯定永远不会被我们所接受,也永远应该去抵制的 。
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 。
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 。
《琐记》可以说是哪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很好地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篇不错的回忆性散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