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读后感1000字( 三 )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 , 总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 , 从而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来 , 这样事情就变得有趣了 。我很喜欢《野草》 , 也很尊敬鲁迅先生 , 他文中所显示出来的荒原意识让我的神经异常活跃和兴奋 , 以至于在阅读时我完全沉浸在里面的场景里了 。不过这个场景仅仅是我自己想象的而已 , 并非是鲁迅先生在写作时头脑所浮现的场景 。但我觉得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理解 , 我总是相信有那么一个世界我们从未抵达 。这个世界它不应该属于任何一个时代 , 或者局限在任何一个意义 , 它因为具有无限的扩张力而无法用言语表达 , 只能感受 。()我也相信《野草》除了具有它所该具有的时代和现实意义外 , 还有一个世界它从未展示 , 那就是荒原 。虽然我们可以根据鲁迅先生的文字进行荒原的场景想象 , 然而真正的荒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我们所看到的荒原只是被鲁迅先生物象化的荒原 , 每个人心中的荒原都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 , 我们没必要极力去挖掘或者吹捧别人心中的荒原世界 , 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认识自己心中的荒原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人们对鲁迅先生《野草》的挖掘是一种吹捧 , 我也相信人们对它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与先生所想的是相符的 。我只是想告诉自己 , 人们对《野草》的无限度挖掘只是《野草》荒原世界中一个小小的角落 。问题在于 , 人们都想极力让别人去认同自己所看到的角落 。这种想法将归结于严密逻辑的胜利呢 , 还是思维空间过于狭小的悲哀?也许根本就无法回答 。
上面的说法或许过于武断 。人们会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荒原?什么是旷野?这些词从哪儿来?具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不得而知 。太过于抽象了 , 我们压根无法触摸 , 又何来的理解?不具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我们把它摆在那又有何用?如果大家非得这样刨根问底 , 我就只好沉默了 。不过我仍然在想 , “燃烧的荒原”是否更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且不管别人如何想 , 我先第一个赞同 。确切来说这是一种梦境 , 或者说这种梦境与我心灵深处的梦境是相通的 , 所以我特别有感觉 。觉得特别的兴奋和有意义 。说到这里连意义也是抽象的了 。我无法解释这种奇怪的念头 。这也许就是《野草》在我这里所产生价值 , 一个抽象的价值 , 一个抛开了时代和现实意义的价值 。我相信这个世界允许这种价值的存在 。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要么目瞪口呆 , 要么厌烦透顶了 , 但我还是要把话说完 。《野草》留给我的印象只有三个词:旷野 , 荒原 , 燃烧 。这个印象不仅仅属于我 , 它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 , 它让我相信——有一个世界我们从未抵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