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一)
最近看完了汪曾祺的两本书《打渔杀家》和《孤蒲深处》 。汪是沈丛文的子弟 , 所以文字多有受其影响 。《打渔杀家》主要是他的文论 , 书评 , 最吸引我的是他如何谈写作的一些内容 。《孤蒲深处》是他的短篇小说集 , 都是比较有名的一些作品如《受戒》《大淖记事》《八千岁》《岁寒三友》《徙》等 , 他的小说确切地说更像是散文 , 是有一点儿故事性的散文 。这也很像沈丛文的风格 。此外他的书并不是特别流行的那种 。读起来呢 , 很有生活滋味 , 让你觉得不陌生 , 反而很亲切 。此外 , 可以看得出汪氏的做人处世之淡泊态度 , 很有才华但是缺非常地内敛谦恭自省 。他是江苏高邮人 , 秦少游的同乡 , 我也可以攀上老乡的江南之地 。水乡之地的人文历史故事 , 不比高原北方的粗放豪爽 , 但是却很耐人寻味 。其实 , 南方多才子佳人 , 也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汪后来大多年是在北京居住 , 也写了许多的京派文学作品 , 但是他影响深远的还是他对于故乡的那些描写和回忆 。所以有人也称他的文章为乡土文学 , 但是他却并不认同 。我以为汪最看重的文学品质是平淡自然 , 他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平淡自然 , 也是他的文章最主要的特征 。
我常常会想 , 本是南方人的我却长在北方 , 这样的历史对我会有多大的影响 。如果我一直就在南方或是北方 , 我可能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对于我的父母来说 , 他们是读大学的时候才从南方到了北方 , 后来就再没有能回去 , 他们不也是一直在流浪吗?人类命运有一定的重复性 , 没有根的人 , 这样才可以四处漂泊 , 并不觉得有什么难过 , 或者说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倒是那些祖宗多代一直固守一方水土的人 , 他们不能忍心离开的多 。现代许多人 , 不再有那么多故土的观念 , 是因为生活的质量决定一切其他 , 故乡的观念必须淡化 。但是还是有一些人他们的不愿意离开 , 是出于一种本能 , 倒不是他们意识到多么地热爱家乡 。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 , 只有在离开了故乡的时候 , 故乡才有它极其不可抗拒的魅力 。就像汪曾祺 , 沈从文这些大作家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 。没有失去的人是不知道其宝贵的地方和意义的 。我们从离乡之人的视觉处发觉一个自己没有体会过的故乡 , 也只有从离乡人的情怀里体会出自己温暖幸福的真谛 。所以 , 故乡的人应该感谢离乡的人 , 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时时提醒 , 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故乡是多么地美丽 。汪的书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怀念 , 其实是人类的一个普遍情怀 , 对于我来说 , 是勾起我的思乡之心 , 引无限共鸣之意的好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