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二 )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二)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空气很凉爽 , 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 , 写大字一张 , 读古文一篇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夏天》
如此平淡质朴 , 如话家常的文笔有几人写得如此惬意?惟恐只有汪曾祺能做到了 。品读汪曾祺的散文 , 虽然话语平常 , 但饶有趣味 。如《葡萄月令》
“然后 , 请葡萄上架 。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 , 得费一点劲 。大的 , 得四五个人一起来 。“起!——起!”哎 , 它起来了 。把它放在葡萄架上 , 把枝条向三面伸开 , 像五个指头一样的伸开 , 扇面似的伸开 。然后 , 用马筋在小棍上固定住 。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 。
读到这里 , 我不由得笑了 , 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我似乎看到了葡萄藤老爷般呆在架子上 。
这便是汪曾祺的散文所带来的感觉享受 。读汪曾祺的散文处处可见这样的文笔 , 行文中透着淡泊宁静 , 即使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能被他写出不同的韵味 。
如自1938年9月 , 日军飞机濒临昆明进行空袭 , 狂轰乱炸 , 西南联大教职员宿舍亦有被炸毁的 , 造成人员伤亡 。汪曾祺正在西南联大学习 , 当时师从沈从文 , 后来写得小说受其影响 , 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西南联大当时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的著名教授和专家学者 , 如对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颇有研究的陈寅恪 , 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卓有贡献的冯友兰 , 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人物朱子清 , 以及各有专长的闻一多、钱钟书、沈从文、柳无忌、叶公超、吴晗、钱穆、钱端升、张奚若、费孝通、罗隆基、潘光旦、贺麟、陈岱孙、王力、吴宓、闻家驷等 。在很多名人的回忆录中 , 这段时间是惨淡动荡的 。然而在汪曾祺关于这段时间回忆的散文中 , 却透着生活的情趣 。如《跑警报》:
跑警报大都没有准地点 , 漫山遍野 。
说是漫山遍野 , 但也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点” 。古驿道的一侧 , 靠近语言研究所资料馆不远 , 有一片马尾松林 , 就是一个点 。这地方除了离学校近 , 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 , 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 , 很软和 , 空气好 , ——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 , 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 , 或仰面看松树上面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 , 都极舒适外 , 是因为这里还可以买到各种零吃 。昆明做小买卖的 , 有了警报 , 就把担子挑到郊外来了 。五味俱全 , 什么都有 。最常见的是“丁丁糖”既麦芽糖 , 也就是北京人祭灶用的关东糖 , 不过做成一个直径一尺多 , 厚可一寸许的大糖饼 , 放在四方的木盘上 , 有人掏钱要买 , 糖贩即用一个刨刃形的铁片揳入糖边 , 然后用一个小小的铁锤 , 一击铁片 , 丁的一声 , 一块糖就震裂下来了……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