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爷之孙读后感( 五 )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国正处于—个社会和文化急剧变化的现代化过程当中 , 传统的超核心家庭关系正在不可挽回地逝去 , 核心家庭化的过程将在当代和今后几代人中完成 。所以我认为 , 作者的这个推断:家庭小型化即核心家庭化的趋势是完全正确的 , 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
至于作者认为中国家庭主义必将消失 , 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必将趋同 。这点我是不赞同的 。
诚然 , 现在中国 , 家庭、社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 , 家庭的价值最重要 , 个人和社会较轻;在现代中国社会中 , 这三种价值的轻重排序在一些人那里正在发生变化 。
书中提到 , 潘光旦论述过中国文化中只有家庭价值 , 没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一观点 , 他说:“我们以前有‘人’ , 有‘己’ , 有‘身’ , 而没有‘个人’ , 有‘自私’‘利己’的思想与‘为我’的学说 , 而没有‘个人主义’ 。我们以前也没有‘社会’ 。‘个人’和‘社会’不只是两个新名词 , 而是两个新概念 。”潘光旦在这里提出了与家庭价值相比较的两种价值 , 一个是社会 , 另一个是个人 。他认为 , 我们中国人只看重家庭这一价值 , 而忽视社会和个人这两种价值 。从书中的调查结果来看 , 人们的价值观已经有了一些改变 。有些人已经开始重视社会和个人的价值 , 比如林家的第六代人林宏妹 , 她就看中个人价值 , 她为了个人幸福可以远嫁到香港 , 而不顾家庭的反对 。还有就是林家的第五代人林树功 , 他就看中社会价值 , 他自己说 , 他在单位中是人人皆夸得先进工作者 , 在家庭中却是被瞧不起忘恩负义者 。
显然这些变化是在发生的 , 但并不能说明 , 这种变化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 也不能推出中国的家庭主义就会消失 。()从书中也可以看出 , 比如在工作与家庭孰轻孰重的问题上 , 从林家的成员看 , 多数人仍然认为家庭重要于其他价值 , 只有少数人认为工作和社会价值重要于家庭价值 。持前一种观点的人一般还会认为工作与家庭两者分不开 , 以工作为手段 , 以家庭为目的 , 但可以看出 , 他们还是以家庭为主要的价值 。
作者之所以认为中国家庭主义会消失 , 我认为作者没有完全结合中国的历史环境和基本国情 。中国家庭的历史源远流长 , 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就有家的概念 , 中国传统文化 , 尤其是统治文化儒家文化更是强调家庭的作用 。这种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已经溶进中国人的骨髓 , 不是一两个外国理论就能使之改变的 。我认为在中国家庭主义不会消失 , 只会与时俱进 , 会改进 , 不会像中国传统家庭那样家庭里等级森严 , 不会再有“三纲” , 不会再有父对子、妻有生杀予夺之权、处罚虐待之权、出卖处置之权 。但也不会像书中所说的那样 , 家庭的很多功能不会消失 , 只会外移 。中国家庭也不会像西方家庭那样 , 中国的父辈不会放松对子辈教育管理 , 子辈也不会放弃对父辈的赡养照顾 , 中国家庭的严父慈母形象不会消失 , 中国家庭的孝道不会消失 , 中国家庭晚辈对长辈的遵从不会消失 , 中国家庭中亲属的互助行为不会消失 ,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意识不会消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