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 二 )


相比之林语堂对苏东坡 , 王安石两人为官处世的的评价 , 苏东坡的豁达 , 乐天;王安石的激 , 有为 , 都深深印在读者的脑海之中 。
当王安石为政事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 苏东坡被贬黄州 。无限的闲暇 , 美好的风景;与友人下几盘围棋 , 种上一些庄稼 , 过着恰如神仙般的生活 。也正是由于这种洒脱自由的生活使苏东坡的精神发生变化 。乃至文风由原来的讽刺 , 尖锐变为温暖 , 亲切 。留下大量的精品《念奴娇》 , 《记承天寺夜游》及我尤为喜欢的前后《赤壁赋》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很难看出是一种官方的监禁 , 而是苏东坡十分享受这种快乐生活的表现 , 这是他的超越和人生的感悟 , 但这是适应 , 不是妥协 。面对强大的政敌 , 面对恶劣的环境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 即便是处于柔和的山水田园风光之中 , 他从未停止过对生命的思考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则物与我皆无尽矣 , 而又何羡乎?”这两句我十分喜爱 。那种与世无争 , 享受每一秒每一刻生活的苏东坡就这样豁达乐天无所畏惧 , 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 。
无论自己是世间哪颗微粒 , 都不重要 , 生命毕竟是不朽的 , 美好的 , 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 , 这就是这位旷古奇才乐天派的奥秘所在 。林语堂这样说他:“他是个佛教徒 , 承认生命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间的形式 , 却不肯接受人生的苦难 , 重担 。”“从佛教的否定人生 , 儒家的正视人生 , 道家的简化人生 , 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
【苏东坡传读后感】我读这本书是出于对苏东坡的喜爱 , 而林语堂写这本传记也是因为他喜欢苏东坡 。一个近代作家去描绘一名几千年的文人 , 用林语堂自己的话说:“并不困难 。”因为活着的人 , 他的未来会有许多未知性 , 而论一个已然去世的诗人如苏东坡 , 因为读过其诗词书简 , 多多少少都知道些 。归根结底 , 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 , 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喜欢的人 。而这种喜欢是因为我们拥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 , 或者正向往着拥有苏东坡这样的处世态度 。
这本传记中 , 我们所感受的不仅是苏东坡的人格魅力 , 也有他所传递给我们的生命的取向和定义 。“一蓑风雨任平生”苏东坡生命的真实写照 , 谱写出豁达乐天之生命乐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