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五 )
所以,我也建议每一位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面向教育事实本身”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日记、观察日记和行动研究日记,通过这些日记和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 。
教师们可以考虑写上面提到的三种教育日记或教育随笔 。一是读后感;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后,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甚至可以借题发挥,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是观后感;观看或访问一所学校、一节课、一个学生、一个教师、一个校长,记录自己观察或访问的感受 。三是做后感;既有学习,又有观察,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改变,在改变中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 。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和改变生活的过程叙述出来,就成为做后感 。
第六、教师要学会挤出时间读书
当校长要求我们读好某书并且还要写读后感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抱怨:教师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时间从哪里来?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就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 。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 。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 。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 。
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 。()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 。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
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
推荐阅读
- 祝福语|邀请朋友参加生日聚会的短信
- 祝福语|妈妈生日祝福语最温馨的话
- 祝福语|恭喜新人结婚的祝福语2022
- 工作计划|小学英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2022
- 祝福语|早上好的问候美句祝福语
- 祝福语|给爱人的早安问候一句话暖心话
- 工作计划|高三地理教师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个人计划
- 工作计划|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研工作计划2022
- 祝福语|祝的朋友生日快乐的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