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法律法规的障碍 , 实现L3的技术难度依然不小 。 “虽然我们现在看到开启L2级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在路况较好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 , 驾驶员会‘放手放脚’ , 甚至闭眼休息 , 但无论从安全还是法律角度 , 人始终要作为L2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备份 , 当系统出现问题时人要可以介入 。 但是L3级自动驾驶意味着在一定场景下人不需要作为备份 , 这就要求系统的安全冗余设计得非常强大 。 ”戴一凡说 。
他解释说 , 即使L2级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做到99分 , 最后1分仍然需要人作为备份去弥补 , 如果不再需要人作为备份 , 就需要系统做到无限趋近于100分 , 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成本才能做到让人完全放心交给系统控制 。
既然在L3级自动驾驶尚未真正实现 , 现有量产车型自动驾驶最高级别仅为L2级的情况下 , 保证驾驶员对于车辆的监控就很重要 。 何为保持对车辆的监控?戴一凡认为 , 底线就是保持视觉注意力的集中 , 不能闭眼休息 , 一些国外车企会比较注重在L2级自动驾驶开启后对驾驶员是否履行监控责任的监控 。
比如凯迪拉克Super Cruise开启后会监控驾驶员面部朝向以及是否闭眼 , 特斯拉的Autopilot会监控驾驶员的手是否在方向盘上 , 如果长时间离开方向盘 , 系统会启动报警机制 , 甚至会自动停车 。 有业内人士坦言 , “国内车企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少 。 ”
在这种情况下 ,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有些担心一些L2级自动驾驶车型的车主会过分信任系统 。 “现有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更多是一种技术体验 , 但一些人像玩游戏一样对其上瘾 , 有车企也过分将其作为营销噱头 。 ”
2019年8月 , 蔚来汽车副总裁沈斐曾在微博上发布一段视频 , 表示“NIO Pilot越来越上瘾 , 1点半会议结束出发 , 在自动辅助驾驶帮助下 , 放心地边吃东西边开车 。 ”视频中清晰可见 , 沈斐在高速路段双手脱离方向盘 。 开着L2的车 , 误以为可以解放双手双脚 , 类似对车主可能产生误导的细节 , 在车企营销中普遍存在 。
无法识别的障碍物?
即使对于L2级自动驾驶 , 为何车辆没有及时在障碍物面前刹停?这是导致车主死亡的另一个直接原因 。
张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自动驾驶可以被拆分为三个层面 , 首先是“感知层” , 相当于人用眼睛看外面的世界 , 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探测周边环境 , 再将数据传送给第二个层面“决策层” , 经过计算后发出指令到“执行层” ,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 。
林文钦驾驶的蔚来ES8 , 是蔚来的第一款量产销售车型 , 也是蔚来汽车的旗舰车型 , 由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工生产 , 官方指导价为46.80万~62.40万元 。 蔚来官网显示 , 蔚来 ES8 配备的是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硬件系统 , 采用1个三目前向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 。
8月12日下午 , 一辆高速公路养护车正在最左侧的车道作业 , 车后放置的提示雪糕筒正被工人收起 , 车辆低速前行 。 而林文钦正驾驶着开启 NOP 功能的蔚来一头撞了过来 , 没识别出养护车 , 也没有识别出驾驶员 。 从现场图片可见 , 这次撞击极为剧烈 , 发动机盖已经扭曲变形 , A柱直接被压扁 , 顶棚出现严重挤压变形 , 车辆左前和驾驶位车门严重变形 , 前轮严重受损 。 也就是说 , 这辆车“毫不犹豫”地撞了上去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这一环境确实比较复杂 , 识别难度比较高 。 戴一凡认为 , 首先路政车辆外形与普通轿车不同 , 这首先就给识别带来障碍 。 另外“雪糕筒”在摆放时往往区别于车道线 , 雷达可能既识别出“雪糕筒”的位置也识别出车道线位置 , 会在决策时产生一定困惑 。
“从现有案例看 , 自动驾驶出现问题多集中在环境感知层面 , 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看到’障碍物 , 或者在‘看到’障碍物的情况下有没有正确识别 。 ”戴一凡说 。
蔚来的NIO 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采用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的技术路线 , 这一技术路线对静止或缓行车辆、物体的检测存在困难 。 蔚来在NOP的用户手册里明确强调:车辆与前车相对速度大于50公里/小时时 , 如前车静止或缓行 , Pilot存在无法刹停的风险 。 为保证安全 , 出现上述情况时 , 请您立即退出Pilot , 切勿在上述情况尝试Pilot对静止车辆刹停或跟停前车 。
造成这一缺陷的原因是什么?
有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厂商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不同于红外、微波 , 毫米波可以精准设置感知区域 , 比如避免一些红外感应的自动门出现误开的情况 。 毫米波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比较好地感知静止物体 , 而且没有盲区 。 感知到静止物体其实对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并不容易 , 比如一些植保无人机在飞行时需要避开一些较细的电线 , 通过毫米波传感器可以在50米距离内检测到从而避开 。 除了车载应用 , 其实毫米波非常适于一些智能家居的场景应用 , 比如智能化灯具 , 因为人在室内经常处于静止状态 。
推荐阅读
- 警惕!价格大幅缩水,有人已被套牢
- 村民吵架被涂一嘴屎,愤怒端一盆扣在对方头上,结果被判刑6个月
- 年税高达3万亿元?房产税的出台到底有什么好处?
- 11分钟,10分7板1帽,你很强没错,但真没人尊重,还是请求交易吧
- 炒掉纳什!交易哈登!篮网6连败后岌岌可危,管理层该做决定了?
- 律师分析:“二手房”买卖交易过程中,有哪些常见法律风险?
- 40+12+18全能王?湖人猛龙2换1地震交易,名宿力挺他辅佐詹姆斯!
- 除了扎克伯格, 他以身价250亿美元成为世界历史第2位最年轻富豪。
- 32分+32分+33分+31分!湖人交易目标太猛了!老詹有望迎超级强援
- 金宝:2.2金价进入窄幅整理中,日内06空88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