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二 )


我们思考一些相似的问题:为什么Windows成为了个人计算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而不是Linux和Mac?为什么苹果iOS和Android成为了手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而WindowsPhone只是小众的选择?并不是系统功能有差别,一种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用另一种操作系统也完全可以实现 。比如,任何计算机操作系统都有图形界面,都可以用来上网,等等;任何手机操作系统都可以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上网,GPS定位,触摸屏,等等 。
但是,Windows首先结合了图形界面和硬件兼容这两大优势,比当时其他操作系统更易于使用,支持更多更便宜的硬件设备,所以赢得了用户和硬件厂商的大力支持;iOS首先创造了“应用商店”这种充分发挥软件开发者积极性的模式,赢得了开发者的热情和最丰富的应用 。
操作系统的兴衰是最近才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相比于过去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了解的细节可以更多,分析可以更准确 。从中我们发现,载体承载的方式,承载的内容,以及承载的创造力决定了载体的优劣,这三点经常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例如,Windows系统的路线是“方式→内容和创造力”而iOS则是“创造力→方式和内容” 。
我认为,同为载体的文字也是如此 。
秦汉时期笔和纸的发明对汉字的成型和普及作用是不能抹杀的 。直到如今,纸亦是最为廉价的实体书写材料,对于中国文化普及的作用可想而知 。毛笔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汉字的字形和艺术性 。西方文字多为规则的几何图形,而汉字中则有多种曲折的笔画,而且仅仅一个点就可以有多种笔锋的变化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世界上只有汉字是专门为了纸笔书写而设计的,因为纸笔的普及与汉字成型几乎同在秦汉时期,而其他文明语言成型的时候都还没有纸和毛笔这些廉价而优秀的书写材料,有的甚至还要口口相传,所以其他文明所创造的文字信息量和准确程度远不如中国文明 。这是一个典型的“方式→内容和创造力”的例子 。
一千年前,远见卓识的穆罕默德曾经说:“即使知识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于是当统一的阿拉伯帝国横亘于亚非欧大陆时,阿拉伯语成为了传播世界知识的载体:来自中国的四大发明,来自印度的数学,来自欧洲的经典科学和哲学 。但是,几代统治者之后,阿拉伯帝国渐渐落入了因循守旧和宗教教条主义的窠臼,尤其是近代以来,渐渐被积极传播文化思想(传教?)和不断创造新科学技术的英语所超越 。这个例子中,前半段是“内容→方式和创造力”,而后半段是反向的“创造力→方式和内容” 。
现代以来,英语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首先占据了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即使日本人发明的编程语言亦要使用英文单词来表达(Ruby语言),这再次巩固了其世界上最广泛使用语言的地位 。而汉语也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影响力逐渐恢复 。现在,世界上的知识和信息在以大爆炸的速度不断创造产生,语言的承载方式、内容和创造力也在飞快地互相促进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