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

电影观后感(一)
——《扫毒》观后感
近年香港电影在角色的设置除了传统的双雄模式还加入了铁三角模式 。组成这个铁三角 , 演员搭配主要离不开那几个中生代主力如吴彦祖、古天乐 , 还有几位中年影帝 , 有他们在 , 电影也就保证到阵容鼎盛 , 比如两部《窃听风云》就是成功例子 。《扫毒》这回的铁三角组成是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 。
《扫毒》延续近年港片的男主角组合看似新意欠奉 , 但这次在陈木胜的掌控下却拍出近年香港电影少有的豪情壮志和兄弟情义 , 它更多延续的是八九十年代经典港片的男性情义传统 。片中一曲郑少秋的《誓要入刀山》在重新编曲后 , 除了保留原有的豪气 , 加入了不少现代感 , 可以说是对现代兄弟情义的新诠释 。我认为陈木胜在《保持通话》之后进入了他个人的创作低潮 , 在之后的作品中给人有迷失方向感觉 , 《全城戒备》的类型飘忽导致口碑票房双失 , 《新少林寺》更难以体现陈木胜个人风格 , 于是一等几年 , 终于在《扫毒》中我们看到了熟悉的陈木胜回归 , 看到他擅长的内容和元素 。
《扫毒》的故事围绕关系如亲兄弟的三名缉毒警察 , 马昊天(刘青云)、苏建秋(古天乐)、张子伟(张家辉)远赴泰国办案 , 在执行任务时面对大毒枭八面佛行动失败 , 最后三人面临生死抉择 , 三人兄弟情义受到各种人性考验 。陈木胜把自吴宇森、林岭东 , 到师父杜琪峰的男性情义主题在《扫毒》中发挥到极致 , 也有不同程度对他们的致敬 , 比如古天乐在戏中饰演的卧底警察叫“阿秋”直接致敬林岭东《龙虎风云》里面卧底高秋 。全片结尾酒吧内的大枪战 , 除了凌厉的剪辑体现陈木胜的影像风格 , 场面设计和调度 , 还有这场戏所表现的主题却是很杜琪峰的 , 最后三人坐在沙发唱起《誓要入刀山》 , 而大战将一触即发 , 他们却回忆起年少时大家一起踢球的经历 , 这场戏让人想起杜琪峰《放逐》最后一场戏 。
陈木胜的铁三角男性主题其实在多年前的《男儿本色》已经见识过 , 所以《扫毒》在某种程度上又可以是一部中年版的《男儿本色》 。但和《男儿本色》相比 , 《扫毒》在角色设计上更为优秀 。陈木胜和文隽在编剧的时候给戏中三个角色制造出足够的冲突和张力 , 而且从头到尾都紧扣三个人物之间的兄弟关系 , 情节的编排也均建立在这三角关系的基础上 , 所以张子伟在泰国没有死是预料中的情节 , 只需看编剧如何在后面交代清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