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读后感( 三 )


陆焉识回国当教授,勤于笔耕,发表学术着作的那些片段让我忆起了如今的知识分子 。虽则学历高的吓人,但究其人品,又有多少是高尚的呢?学术间的虚伪更是普遍存在:抄袭论文蔚然成风,剽窃科研成果也不足为奇 。人心浮躁,追名逐利,还有多少如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潜心做学问 。在知识贫乏的年代,高级知识分子命如草芥,整日里被拉去游街批斗;在知识爆炸时代,知识分子犹如蚁群,却少了创新能力,沉下心来做学问的心境,这不能不说是个可笑的玩笑 。
原本以为那个年代只有贫穷饥饿能值得我同情,以为只有人们的一些可笑想法和愚昧做法让我怜悯,翻阅完《陆犯焉识》后,才发现还有种更让人无力的无形的力量在演绎着可悲的历史——政治斗争 。政治运动改变了每一位人的生活,释放出狱的陆焉识再也找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而他的儿子一生沉沦,终成庸俗小市民,才貌俱佳和他同样具有博士学位的小女儿冯丹钰在感情上成了剩女,就连自己日夜思念,越狱也为她的结发妻子冯婉瑜,也在他到家之前突然失忆 。这该是怎样的一场悲剧呀,除了承受物质生活的奇缺折磨之外,还要坚强地接受着一次又一次心灵上的恐惧摧残和打击 。连走出农场,以为改变环境后会有不同命运的邓指导员的小儿子,最终还是重新回到关押“政治犯”和“反革命者”的农场 。可见外面的世界比农场更复杂,更“乌烟瘴气” 。我不得不感叹中国历史的满目疮痍,以及如今和平来得如此之不易和弥足珍贵 。
【陆犯焉识读后感】很感谢严歌苓给我展示了另一面中国的深沉苦难,更感谢这位留美语言专家教授陆焉识的长期盲写,将这份监狱纪实报告流传了下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