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读后感( 二 )


作者写了一位苦难的娘的形象 。娘先后经历了四次婚姻 , 从某种角度上说 , 四次婚姻并不是为了追求感情 , 而是为了生存 。在彭学明如诉如泣却又凄美的笔调里 , 我们看到了一个湘西母亲为了儿女是如何忍辱负重、含辛茹苦 , 让人心酸落泪 。
娘为了维护自己孩子的尊严 , 在“我”多次遭继父儿子——“我”的哥哥一伙小孩暗算、毒打 , 母亲为了“护短” , 经常与别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我总责怪娘跟人吵架打架 , 却从没想过娘吵架打架是为了我们兄妹不被人欺负 。老年护犊不惜舍命的娘是在牺牲她的尊严来争取我们孩子的尊严 , 娘是用她身心的痛苦来赢取我们孩子的幸福 。我却一点儿也不理解 , 只是固执地认为娘老跟人吵架很丢人 。”
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地上学 , 身患重病的娘二十多年里 , 如何“缮粮” , 如何因丢社会主义的脸而被当作“嫌疑犯”抓起来 , 读来让人觉得满纸泣血 。“每个村庄 , 每个寨子 , 娘都会缮上十天半个月 。娘是生活逼出的一把梳子 , 把村庄和田间 , 一一梳遍 。”“久而久之 , 周围每个村庄和寨子里的人 , 都知道上布尺有一个半身不遂的女人在缮粮盘儿养女 , 都被娘感动 。”一方面 , 像许多成长的孩子一样 , 彭学明为有这样一位母亲感到不解和抱怨 , 因为娘这么做太伤自己的自尊心 , 作为一个长大成人的男子汉 , “我”不是用男子汉的血性和作为孩子应有的孝心去保护娘 , 反倒由于严重病态的自尊心而胆怯别人的白眼 。更有甚者 , 自己高考梦想的破灭也变成了对娘无休无止的积怨和仇恨 , “火山一样 , 全部爆发”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娘’不在 。”这一切都是在娘离世之后 , 彭学明才有了清醒的认识 , 才真切感受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沉重 。()众所周知 , 由于中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 , 自然而然地 , 国人也就缺少了一种带有鲜明自我批判与反思色彩的忏悔意识 。本文的深度之处 , 正是建立在一种真切的忏悔意识之上 。同时 , 作者对如何爱自己的亲人也提出了一系列天问式的发问 , 引发我们作更深入的认识与思考 。

娘读后感(二)
娘 , 一个亲切而朴实的称呼 。她让多少人 , 不论贫贱与富贵 , 年少与年老者们动容 。她是一个抽象的群体 , 而具体落实到个体 , 则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读彭学明先生的自传体长篇散文《娘》 , 让人感叹 , 除了肃然起敬外 , 还是肃然起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