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一)
“意犹未尽的连环;扯骨连筋的结构;精彩绝伦的叙述;鬼斧神工的笔法” 。
这是我少有的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莫言的《生死疲劳》之后的第一感悟,我把它写在了书的扉页上,当成一种读书记录 。这是我长期以来保持的习惯 。
我曾经也习惯、后来是希望着每读完一部好书,就能记录下点什么 。但懒惰让我力不从心,所以今天还能写点这种流水账是奢侈 。其实想想,这是一种莫大的遗憾,近些年来读过了不少好书,掩卷长思之时正是能集中回味到书中精髓、对自己有所启发的重点,而如果搁置太久了,任何好的精神启发也都在时间腐蚀中生长了锈斑 。
一个月的时间读一本书,这个时间在我的阅读习惯中算是太慢了 。但是对于一本好书的阅读态度,我愿意是逐字逐句地抠,甚至是书快要读完之时,更习惯于放慢速度,似乎不愿看到它的终结,矫情地说就是“爱不释手” 。《生死疲劳》就是一本让我如此的书 。
每位读者对同一本书的感悟不同,评价自然不同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难得的好小说,尤其是在畅销书不忍瞩目、本土的好作家少之又少、文化贬值而堕落的中国出版环境中,这更显珍贵 。能写出这种奇书之人,最终可以脱颖而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其必然 。
高中和大学,是我疯狂迷恋小说的阶段 。在时间比金钱更宝贵的毕业后,这种爱好与兴致,以及有限的业余精力,已逐渐被社科类和传记书籍阅读所榨干 。如今虽然也买小说如山倒、读小说如抽丝,却罕有一些小说还能打动我,包括国外经典译着 。因此,感谢莫言还能给一个80后提供很多童年成长与乡村生活体验的共鸣,能让很多如今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在笔端变成游刃有余的常识 。
如果为这部小说下几个简单的形容词定义,我能想到这样的词汇 。恣意、夸张、形象、诙谐、辛辣、荒诞、讽刺 。尽管这些字眼都十分庸俗,但是,当一本全虚构的小说能全部容纳这些词汇,已弥足珍贵 。
每一个出名的作家,都势必写过一些优秀的作品 。我还记得大学期间阅读张承志的《黑骏马》和《北方的河》、张炜的《古船》、余华的三部曲、苏童的《米》、《妻妾成群》等一系列作品之后的莫名激动,每个作家的成名作都有其含金量 。上世纪很流行、也很尖端的先锋文学十分吸引人,但这些小说都应该归类为单色调作品 。它们或多或少的只是从一个侧面打动和震撼了读者,要么是故事组接,要么是文字叙述,要么是文体结构,也要么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击中了你的某根脆弱神经,这种作品也包括贾平凹、陈忠实等人的乡土文学,甚至也包括了莫言早期的作品《红高粱家族》、《酒国》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