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读后感( 二 )


而《生死疲劳》可称之为多色调作品 。故事的设置上,以一位冤死的地主——西门闹,死亡后的六世投胎转世,依次从驴、牛、猪、狗、猴等动物视角,描摹出一幅中国自1950年到新千年的50年历史变迁,以一个乡村为试验田,记录了中国的二次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大饥荒、大跃进、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的中国重要经历,而且以主要人物贯穿了历史的全过程,强调的是:在一个个不可逆的时代中,种种人生巨变让农民如牲畜,甚至不如畜生 。
六世投胎轮回,是习惯挑战叙事方式的莫言又一次登高造极的创新 。莫言是目前中国本土的作家中最会讲故事的好手之一,在他以往的作品中,已经用过了类似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的“多人轮换独白”方式,这也是中国的先锋派小说作家们长期被争议为“模仿派作家”的原因之一 。但这次,莫言玩的很创新,而且这种创新无法让别人质疑他在模仿西方 。因为这次的创新,是完全的中国本土化,全部依赖于中国的古典式民间传说的原点,并对此进行设计、加工,而这种荒诞式写法一方面堵住了质疑者的嘴巴,另一方面又可能为他进军“诺奖”添钻加瓦 。
乡村是莫言以及众多国内乡土作家赖以为生的创作灵感来源 。每个作家都可以在童年的故乡里抛出很多大相径庭的故事,可以说,《生死疲劳》挖到了一些乡土小人物的祖坟上了 。方言和民间传说,在小说中得到了恰当的引用,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在中国偏远农村的年轻人,我童年时代确实听说过、甚至也亲见过劁猪、阉驴以及在大树上勒死狗,而《生死疲劳》重温了这种记忆,让人读来亲切 。而对于这种童年记忆的复苏,我宁愿读十本《生死疲劳》,也不愿意掏钱买一本刻意的《小时候》 。
关于投胎的民间传说,也大抵听过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提起,但多数也经常沿用于农村夫妻、邻里吵架时候的话题 。但这都是零星式的,《生死疲劳》将其整合为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并将其深化和贯穿,这完全具有一种民间传统被保护、传承的荣耀之光 。尽管民间传说往往与迷信相关,包括我的故乡目前仍旧在流行着很多治病的邪方以及偏颇到没有方向的信仰,而这些在以往的古典小说中十分常见也多遭非议,但《生死疲劳》并没有将其渲染和夸张到不可接受之程度 。

生死疲劳读后感(二)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出自《佛说八大人觉经》 。意思是:那些疲惫,疾病和死亡都是由贪婪欲望引起的,清心寡欲,不争名利,身心都会舒适 。
零零碎碎一个月的午休晚休前的闲暇时间,终于看完了一本莫言的《生死疲劳》电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