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二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的诗句从小谁都会背诵 , 但是 , 有几个人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我每看完一集后 , ()静心回想一下内容 , 再看看碗里桌上剩下的米粒 , 总会十分羞愧 。
我们要感谢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美食 , 也要感谢那些把食物搬上餐桌的人们 , 我们要珍惜碗中的每一粒米 , 每一棵菜 , 让美味不仅留存在舌尖 , 更要渗透到我们的内心!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三)
最近央视热映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 我也赶着热闹把它看完了 。
之前看了一些网友的评论 , 都是清一色的褒扬 。确实 , 这部片子从题材到拍摄 , 再到后期的制作都是非常出色的 。其实我觉得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给这个浮躁的影视电视圈子带去了一种新的感受 , 他告诉观众原来这才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真正的朴素的好电视 , 这才是能给人以良好教化的好作品 。
看到大家谈论更多的是这部片子给人们带来的味觉上的刺激和心头上的乡愁 , 我的感受想必和大家也是一样的:当看到那熟悉的家乡菜时 , 必然会欣然点头:“就是这样 , 就是这样!”不禁内心澎湃 , 甚至想要高喊出来 , 让周围的人都围过来和我感受同样的发现和惊喜;当看到不熟悉的其他地区的美味时 , 心中对这种智慧佩服不已 , 且不自觉地流出哈喇子 , 暗下决心 , 以后一定要到这个地方去感受这种原汁原味的精彩 。这是应该的 , 一部以食物为基础的片子 , 如果不能激起食欲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
所以我不在这上面多说了 , 倒是说一些联想之外的想法 。
七集看下来 , 其实感触最深的并不是某个地区某道菜品 , 而是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和坚韧乐观的智慧 。“舌尖上的中国”其实是想借饮食这种人人都有感触体会 , 人人都有的说的题目 , 来窥探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 , 劳作方式和处事态度 。它并不是一部介绍美食的片子 , 也不是一部宣传地方风味特色的噱头 , 而是一种至纯至朴的精神 。想来这些制作者们不仅跑遍天南地北 , 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环境 , 甚至连过年的时候都留守拍摄记录 , 支撑的动力早已不只是是食物的力量了 , 而是一种渴求探索发现中国民众精神气质的热切愿望 。不禁肃然起敬 。
中国的劳动人民是中国社会的基石 , 十三亿的人口要靠自然 , 靠土地来养活 。无论现今的工业科技如何进步 , 中国社会离不开土地 , 离不开农民 , 离不开朴素的精神和愿望 。小到个人来看 , 他的想法不过是努力劳作有个好收成 , 全家能够团圆幸福;大到国家来看 , 正是这亿万个普通的愿望撑起了中国社会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