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后感( 二 )


书中 , 还有这么一段话 ,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 , 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 , 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在这段时间 , 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 。”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 , 是“兴趣、方法、习惯” 。的确 , 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 。没有兴趣 , 就不会有动力 。因此 , 兴趣是前提 。我认为应该保持孩子对事物或学问的好奇心和孩子在学习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孩子在学习起步时 , 教师应该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 , 要给予孩子肯定 。
《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着作 , 而且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 , 都是好的 ,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 , 就全变坏了 。”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 , 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 , 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 , 顺应儿童的本性 , 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 我不是在推卸责任 , 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教师 , 当然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 , 也在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 。我只是希望社会不要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教师 , 我们的教师确实是很伟大的人 , 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 , 我们虽然愿意承担起全部的责任 , 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承担起全部的责任!家庭教育 , 社会教育 , 请支持我们 , 一起来当园丁 , 共同携手创造更美好的园地!

爱弥儿读后感(二)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着作 。该书于1762年发表 , 是一部哲理小说 , 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着 , 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 。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 , 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 , 主张顺乎天性 , 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着 , 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着 。《爱弥儿》出版后轰动了整个欧洲 , 影响巨大 。
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 , 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在第一卷中 , 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 , 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在第二卷中 , 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 , 缺乏思维能力 , 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在第三卷中 , 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 , 已经具有一些经验 , 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 。在第四卷中 , 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 , 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在第五卷中 , 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 , 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 , 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 , 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 , 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 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