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二 )
文章最后一章,许三观已年过六十,他想吃猪肝,喝黄酒,决定为自己卖一次血,但到了医院,医生说他的血只能卖给油漆匠漆家具,他的血不能卖了 。那一时,许三观哭了,在整篇故事中,很少看到许三观“哭”,可得知自己的血卖不出去了,他却哭了,哭的那样伤心 。人生的无奈,他或许认为自己的人生到了尽头,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去承受任何打击,或许没有办法再一次解决生活的拮据,或许为自己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而感到伤心 。他哭了,每次家里遇上什么灾祸,他都是靠卖血度过的,他担心以后有了什么灾祸,家里该怎么办啊?许三观一直是为家而活着的 。
当我读完《许三观卖血记》时,就像是在读,再看,在品味在我身边所发生的的事 。这本书中没有那些华丽的词语,却给我一种朴实感,真实……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三)
读完了《许三观卖血记》,有一种苍凉的感觉从心底生出来,慢慢浸透了全身,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胸口,仿佛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出来 。
许三观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有一段平凡的人生和一连串自然演进的卖血经历,他用卖血来对抗生命的苦难,丈量苦难的长度和强度,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眼泪、温情、坚强和不服输的精神 。面对苦难和悲剧性的命运,活着比死去需要更多的勇气 。他在苦难中依然能够有寻常人的悲喜,面对苦难,他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思考解决办法 。他就像是一个扁担,挑起了家里所有的苦难 。
许三观过生日那一天,许玉兰特意为了庆贺,煮了一顿加糖的、比平时稍稠一些的玉米粥 。孩子们并不能满足,想的都是肉 。在那样一个只能喝粥的苦难时期,许三观给孩子们来了一顿“精神会餐” 。他用嘴巴给儿子们“做”好吃的,“先把四片肉放在水里煮一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红烧肉就煮成了”,最后他给自己做了一道菜“爆炒猪肝”,说着许三观哈哈大笑起来 。他说“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一尝我的爆炒猪肝吧 。”许三观的笑声笑出了乐观、坚强,笑出了对苦难的抗争 。苦难是真实的、残酷的,但是在人类这种有关顽强意志的生命面前,它是一座可以攀登而过的大山 。在做红烧肉的过程中,苦中带甜 。菜肴虽然只有一个,但是亲情却很丰富 。苦难只是暂时的,而温情将永远存在 。
许三观一生卖了十一次血 。第一次卖血和最后一次卖血的收场比较具有随意性,第三次卖血则具有戏谑的喜剧色彩 。()除了这三次卖血,其余八次都是被生活所迫,都是对苦难的顽强的抗争,为了方铁匠儿子的医药费、为了饥荒之年改善生活、为了招待二乐的生产队长、出于对一乐的怜爱、以及最后四次为了一乐的病情 。每一次卖血的缘由都是为了生存、为了抗争 。许三观面对伦理、自然、社会、亲情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幸和苦难,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坚强 。虽然他只能以生命做赌注来赢得生存的权利,但他从来不曾被打倒过 。当最后一次卖血不成功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四十年来,每次家里遇上灾祸时,他都是靠卖血度过去的,以后他的血没人要了,家里再有灾祸怎么办” 。可见许三观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他思考的永远都是家人 。当许三观老去,无法再用卖血来对抗生活的困境的时候,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还会有千万个“许三观”成长起来并用自己的方式对抗苦难 。采取何种方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种苦难中的坚强乐观以及生存的信念和不服输的精神 。
推荐阅读
- 感动生命读后感
- 曾许诺读后感
- 走向海洋|走向海洋读后感
- 读普法教育读本有感|读慈善读本有感
-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似二月花读书笔记
- 美丽中国梦读后感|美丽中国梦读后感2篇
- 最美的时光读后感|《与时光书》读后感
- 曾国潘野焚读后感|《曾许诺》读后感
- 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水|《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水》读后感
- 简爱读书笔记|《规矩和爱》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