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欧亨利读后感

二十年后欧亨利读后感(一)
过渡到大三以后 , 总觉得时间暗暗与自己做对 。钟表上的转针似乎越来越快 , 仿佛让自己送上了高速列车 , 然至于何日何时才能够慢下来 , 就连自己也不得而知 。尽管是这样 , 我还是愿意左挤右挤的在时间的裂缝丛中偷偷的满足一下自己小小的兴趣上的欲求 。我想一个人能够全按照自己的兴趣而活或者至少保有一份自己的兴趣使它经过生活的磨砺依然不至于泯灭 , 这样的活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为自己而活 。我喜欢读中外名着 , 尽管作者已去多年 , 但历尽时间的淘沙 , 他们的精神依然活着 , 并将继续存活下去 , 像酒 , 像晶莹剔透的玉珠 。读着读着 , 偶尔因兴起文也情不自禁的写点东西来 。近来 , 由于选择了考研 , 一直也就没读多少文学方面的书籍 , 一方面的确时间紧迫专业课太重 , 另一方面始终没有一个放松的心情 , 又唯恐自己一旦跑入别的世界里忘了回归现实的路铸成一个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大错 。前些天 , 外文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 , 要同学们写一篇读外国名着的感想 。考虑到自己曾读的细节遗忘的差不多了 , 便不想再去拾起旧忆或者创造些谎言来 。于是乎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 读短篇 , 写长点 。
关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书我都有 , 是两年前购来置于书架上的 。然而自己过目的的确不多 , 有时我很乐意把它们借出去 , 觉得这也是在做好事 。文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活 , 思考生活 , 丰富生活 。于是当我学累时 , 就去主动翻翻 。我有一个习惯 , 读他们仨的书不是一看到底的那种看 , 而是一读就是三篇 , 每人的各一篇 , 不偏不倚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欧亨利的短篇 。他的文字轻松活泼 , 结尾处出其不意 , 回味无穷 , 令人拍案叫绝 , 其中《二十年后》就是一片精品佳作 。
该文写了为一个约定 , 《二十年后》吉米韦尔斯和鲍勃依然在老地方老时间相见的情景 。二十年了 , 二十年能改变许多东西 , 其中吉米韦尔斯和鲍勃最后一次相聚的大乔布雷迪餐馆早五年就没了 , 使曾经为好朋友的两人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模糊的只剩下轮廓了 , 还有可能使一些好人慢慢变坏……
了解欧亨利的人都不难发现 , 欧亨利的写作是不以任何作家为楷模的 。他常读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 , 但并没有以莫泊桑为师 。他写作时并不考虑什么创作规矩 , 怎样想来就怎样写 。然而他的创作又是独具匠心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