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一)
今天终于把心理学经典实验书系之《儿童心理学》读完了 , 这是我寒假给自己定得一个任务 , 在寒假快要结束时完成了 , 心理很高兴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缘于自己对儿童心理学的一点喜爱 , 接触心理学还是上师范时的事儿 , 当时就觉得心理学是个挺有趣的学问 , 于是就喜欢上了 。接触这本书还是2011年的春天 , 这本书是《中国教师报》2010年推荐十大图书之一 , 书是学校买的送我们的 , 当时拿到这本书翻了一下 , 发现书里写得都是些心理实验 , 当时就想读 , 没想拖了快一年了 , 现在终于把它读完了 。
这本儿童心理学写了8大部分的内容 , 涉及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多方面 , 比如儿童知觉动作的发展 , 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发展 , 儿童情绪发展 , 儿童道德发展等 。本书的最大写作特色是所有的关于儿童心理学知识的介绍都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心理实验来实现的 。书中一共写了64个儿童心理实验 , 因为有这些有趣的实验 , 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不算吃力 , 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因为有了实验作为参照 , 让人读了容易理解 。每一个实验的写作方式都相似 , 先写实验介绍 , 再写实验应用 。
读完这本书 , 我感觉似乎这本书的名字应该改为《婴幼儿心理学》 , 因为书中很多的实验都是以婴幼儿为对象 , 实验的内容多为揭示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整个第三部分《儿童感知觉与动作发展》 , 介绍的内容都是地婴幼儿的看 , 听 , 动作等现象的实验和研究 。这些内容感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是太大 。自己读了最有感觉或者说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的是第8部分内容:儿童道德发展 。道德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 应该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高层次内容 , 第8部分的实验对象多为学龄儿童 , 所介绍的知识例如: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习得与矫正 , 角色扮演促进助人行为 , 严厉的教育会制造谎言等 。与自己的工作还是联系比较紧密的 , 自己也能从书中得到一些育人的方法 。
教育学生从善应该是德育的原则之一 , 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必做的事之一 。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能够从善 , 每一个老师也都绞尽脑汁 , “十八般武艺” , “七十二般变化” , 老师们都用上了 。这些方法有的有效 , 有的无效 , 有的对某一个人有效 , 对其他人无效 , 有的开始有效 , 用多了就无效……《儿童心理学》这本书中就介绍了这样一种教育学生积极从善的好方法——角色扮演 。这一方法经过美国心理学家斯陶布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验证了的 。具体说来 , 角色扮演就是引导儿童担当别人角色的教育方法 。它能向儿童提供各种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情境 , 通过人际或社会互动 , 再现儿童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人际或社会难题 。它使儿童以参与者或观察者的身份 , 卷入这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 , 做出相应的反应 。而由扮演所引起的一系列言语或行动、理智或情感反应 , 又成了他们道德探索的直接经验 。借助这些以验 , 学生可以去探究和识别自己及他人的思想感情 , 洞察和理解自己及他人的立场、观点和感受 , 形成解决人际或社会问题的技能和态度 。怎么样在自己的工作中应用这样的方法?其实就是要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不能光凭一张嘴 , 而应该放手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 , 将广阔的弹性空间释放给他们 , 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智慧 , 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