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哲学读后感

货币哲学读后感(一)
齐美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反对社会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的看法,认为社会不是个人的总和,而是由互动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 。他把社会学划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 。他提出“理解”概念,认为研究者难免带上主观的价值取向,其知识也具有主观的和相对的性质 。他创立了小群体的形式研究 。从社会交往的复杂性出发,提出冲突的存在和作用,对冲突理论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他还对文化社会学有突出贡献 。齐美尔的唯名论、形式主义、方法论的个体主义思想和理解社会学思想,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德国社会学家,同时对美国社会学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
齐美尔的哲学观属于先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他认为,随着选择性的创新,人的认识会不断进步,个体将得到发展,但人不可能仅凭思考而对生活有全盘的认识 。人类不断发展文明,意图获得更多的生活可能,可在不知不觉中,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更多东西,反过头来使自己偏离的原本道路 。诸如货币产生,为了便利生活与交易而生,但最后衍生出来的新的、高度匿名化的现代生活,却使传统社会一去不返 。这种论调类似韦伯在看待资本主义与科层制度时,其所产生的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在他1900年出版的重要着作《货币哲学》中,齐美尔以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对货币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现代性分析,阐释了西方社会与货币相联系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 。通过详尽研究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关系产生的社会后果,揭示了互动对社会关系本质的影响 。《货币哲学》主要阐述货币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地位和作用,其中对货币物质性的描述,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类的价值观走向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货币及其制度化的发展对现代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齐美尔断言,货币对社会、政治和个体的冲击力将持续增长 。货币经济的发展,不但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还催生了现代的民主制度 。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货币越来越呈强势 。就连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设计,都由货币一手决定 。
《货币哲学》事实上是齐美尔针对现代社会生活特征的归总式论述,全本分作两大部分、六大章节 。前一部为论货币本身,第二部分论货币所产生的生活型态 。按齐美尔自己的说法,“第一部分将从那些承载货币之存在实质和意义的条件出发阐释货币”,第二部分则从货币对内在世界的影响的角度考察“货币的历史现象、货币的观念与结构”,即“对个体命运的链结、对一般文化的影响 。”顾名思义,“分析卷”从社会生活入手剖析货币的本质,剖析产生货币的需求以及货币所满足的需求,“综合卷”则反之,综合考察货币对整体的人类生活的影响,以此建立起西美尔式独特的世界图景 。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韦伯的《经济与生活》一样,《货币哲学》主要也阐释自近代以来的货币经济现象以及与它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不仅从社会学角度关注货币经济现象以及文化生活产生的作用,而且也显示出建立一套文化哲学、乃至生命形而上学的努力,《货币哲学》的利益并非那么单一,这也许是其同时代人难以全面理解这部书的原因 。

推荐阅读